(名数)约十二缘起于四谛而观,生四十八智之有漏智也。未来之老死,即是苦谛,老死之集,即集谛,老死之灭即灭谛,老死之趣灭行,即道谛。如老死乃至过去行之四谛亦然。无明无因,故不观之,故十二支与四智合而为四十八智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流派)我国禅宗分派之概称。自初祖达磨五传而至五祖弘忍,忍之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慧能二派。北宗行于北地,后...指印证认可。即弟子修道成就时,为师者加以印证过后,承认、许可其所悟境界之意。此词屡见于维摩经卷上之经文。禅宗...(术语)三种忏悔之一。身礼拜,口称唱,意思惟,三业所作,一一依于法度而忏悔也。见四教仪集经下。...(传说)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指涅槃之分位,亦即得涅槃之因。分乃“全”、“满”之对称。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下谓,凡夫之人虽有烦恼,亦得往生彼净...(一)位于山西省太原天龙山麓。又称圣寿寺。建于北齐,其后久经废绝。至明代乃重兴。寺中有隋代塑像数尊,与浮雕、佛...法华七喻之一。又作系珠喻、衣内明珠喻。比喻有大器而满足于小智者,犹如衣内系宝珠而不自知。据法华经卷四“五百弟...圆觉经五名之一。圆觉经所说之行法,甚深秘奥,统摄万行,为秘中之最秘,故称秘密王。三昧乃就所修之行法而称之。 ...学法女(梵语式叉摩那)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二年间若能守此戒法者...密家于行法时,先作结界,其次为建立本尊之道场而修观法,称为道场观、密教道场观。即真言行者修瑜伽妙行时,先观想...(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对目连等说大自在天子之往因。...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人类自古以来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得到一个...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该书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解答了...有一位女基督徒说,她虽然信主,但她很恨她大姊,彼此看不顺眼。从小,她们打打闹闹,也常相互抓对方的头发泄恨;平...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带领弟子去应供,斋毕,大众正静默等待佛陀开示时,突然于人群中传来阵阵骚动。 有人说:你看!...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的根本方法。因此佛教并不是要大家吃苦的宗教,佛教是指示我们...
接手书,不胜慨叹。汝何得瞎造谣言,谓燃灯古佛降生汝家,未周岁而殇乎?诸佛生死已了,决无示生复殇之理。佛若为度...洗菜:先洗后切 洗菜时要先洗后切,因为许多维生素都能溶解在水中。蔬菜切碎后与水的直接接触面积增大很多倍,会使...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已。五戒可以全部受持,也可以随分受持。如《十住心论》卷二引...
四十八智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二十智 | 下篇:七十七智 |
梵语 vyākarana,巴利语 veyyākarana。音译毗耶佉梨那、弊迦兰陀、和伽罗那、和罗那。又作授决、受决、受记、受莂...
五家
印可
作法忏
百二十岁寿命
涅槃分
天龙寺
衣珠喻
秘密王三昧
六法戒
道场观
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求天求地,不如求你自己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让敌人变成朋友
花饰比丘的因缘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