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出世,弥勒增劫出世。”然佛寿有二说:一人寿百岁之时,则佛寿亦百岁。为以其福分与未来之弟子,减寿之第五分(五分百岁也),八十入灭。二人寿百岁,而佛过于众人,其寿命亦超过之,为百二十岁。只为末世之弟子,减第三分(三分百二十岁),八十入灭。大集月藏经第十法灭尽品曰:“我今为众生弃舍身寿命,为增三精气,悲愍众生故,舍身寿第三分,令我法海满,洗浴诸天人。”大毗婆沙论百二十六曰:“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五分寿。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三分寿。若说诸佛舍第三寿者释迦牟尼佛寿量应住百二十岁,舍后四十但受八十。(中略)若说诸佛舍第五寿者,释迦牟尼世尊所感寿量应住百岁。舍后二十,但受八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天台宗圆教之菩萨于十信位所证得之十种境界。又作十种证相。略称十境界。据法华三大部读教记卷五,十种境界即:(...(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三十一愿。愿使彼国土清净照见十方世界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一)谓如来所得之法真实常住。楞严经卷四(大一九·一二一中):“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 (二)指如来真空...乃六道图之一,为日本佛教绘卷。有益田家一卷(词绘各七段)、文化财保护委员会一卷(词五段、绘七段)、国立博物馆...(地名)Pārsa,又作波刺私,波啰悉,国名。...稠林者,喻种种烦恼交络繁茂。十地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知众生有十一种之稠林,即:心、烦恼、业、根、解、性、乐欲...三界共有九地,九地各有九品之惑,所以一共是八十一品之惑。...梵语 pā?a。音译作播舍、皤赊。又称宝索、金刚索。此索以五色线搓成,一端置镮,另一端付半独股杵。本为战具或猎具...【我语取】 四取之一。取者,烦恼之意。我语取,指缘内身所起的烦恼,即指色界、无色界之贪、慢、无明、疑等四烦恼...不共佛法者,即十八不共佛法,彼复云何?谓于不共身语意业清净具足中,于所依及果根未得不退具足中,于不共业现行具...前言诸定,对动得名。若住静中,又堕一边。故宜不住,双舍两非。盖三界之中,一切行业,无非三种,善恶不动三者是也...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龙藏本)...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罪业生死凡夫。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中染心易炽,净德难成所作罪垢,无量无边这四句...
修忍的利益,如《菩萨地》所说: 菩萨首先观察安忍有种种胜利,即能堪忍者来世怨敌少、乖离少、喜乐多,临终时心无...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一者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往生阿弥陀佛国。 二者正念以甘妙良药,施一病比丘,及一切众生,...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带领弟子去应供,斋毕,大众正静默等待佛陀开示时,突然于人群中传来阵阵骚动。 有人说:你看!...
我们调伏心中的爱取,不是说我们贪爱外在的世界,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会贪爱外在的世界,我们真正在乎的是我们生命当...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人如果懂得因果的观念,一定会更积极努力。因为即使努力,还不...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净土,为欲救...
百二十岁寿命
【佛学大辞典】
上篇:百二十妙 | 下篇:百丈 |
(术语)真如之觉体本来明照,故曰元明。楞严经六曰: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又】一名本明。以本觉之自性清净心...
十种境界
彻见十方愿
真常
地狱草子
波刺斯
十一种稠林
九地九品之惑
索
我语取
不共佛法
离动亦不住静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忏悔业障

能堪忍者来世怨敌少
佛今在何处
十种往生法门
花饰比丘的因缘

妄想,是你给它力量的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