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施之一。以无畏施于人也。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一切众生之无畏无过于此,名曰无畏施。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印度陈那撰,唐代义净译。又称正理门论、理门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因明之根本理论书。本书与玄奘所...指一佛所住之清净国土,或指某一佛之净土。但后世则专指阿弥陀佛之净土。净土十疑论(大四七·七八中):“阎浮提众...(术语)为种种三昧之差别。故曰门。菩萨所得之三昧为入于佛所具无量三昧之门户。故曰门。见智度论二十八。...(杂语)至极之静虑。谓禅定也。圆觉经曰: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亦名:不揲坐具作新戒缘起、不贴坐具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遣人请食。[诸佛]常法,请后遍...(术语)五种念诵之一。行者念想口出光明,而唱佛名或真言也。秘藏记末曰:光明念诵者,念想口出光明,持诵而已,其...(地名)西域国名。史记大宛列传曰: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也(大宛去长安万二...【根取境时为至不至】 p0923 俱舍论二卷十七页云:若此宗说,眼见耳闻乃至意了;彼所取境、根正取时,为至不至...即向右转。禅林中,大众排班归寮房,或经行、绕行之时,若须转身,须以左肩向右而转,称为顺转。入众日用(卍续一一...为“随他权教”之对称。实教,谓真实究竟了义之教。佛陀随顺自意宣说内证真实之法,称为随自实教。如“一切众生悉有...(名数)阿弥陀如来于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所建立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说之。是为由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选...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相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药用价值相当高的植物,它的根叶、花须果实皆是宝,都可滋补入...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而不少人,学佛之后,处处受束缚,处处左右为难。这说明,他学佛的方法不对,没有掌握...问: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大安法师答: 业因就是你举心动念,行为造作,他有个串习,那串习如果你没有止住,他就...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僧人的本分:依法修持,宏传佛法,让三宝住世,利益众生。...
《杂宝藏经》经文: 尔时。舍卫国须达长者以十万两金雇人。使皈依佛。时有一婢闻长者语。即皈依佛。命终之后生三十...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人吃饭,坐不窥堂,端身无语,举止安详,既严肃又认真,气氛平...
阿赖耶识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意识的思想去攀缘六尘,什么事都没有。 第八识最坏,坏就...
无畏施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六无畏 | 下篇:无畏藏 |
佛教戒律有广略二教。佛成道之十二年间,大众清净,无犯过者,故未曾立戒,唯说“诸恶莫作”等教,制诫弟子之行法,...
因明正理门论
一佛净土
三昧门
极静
不揲坐具戒缘起
光明念诵
康居
根取境时为至不至
顺转
随自实教
四十八愿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当知现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莲藕的14种素食做法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婢女皈依三宝而生天的因缘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