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体无相之真理心中无所执着,无所分别,是曰无所得。即空慧也,无分别智也。涅槃经十七曰:“无所得者,则名为慧。有所得者,名为无明。”又曰: “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智度论十八曰:“诸法实相中,决定相不可得故,名无所得。” 仁王良贲疏中二曰:“有所得心者,取相之心也。无所得心者,无分别智也。”维摩慧远疏曰:“无所得者,理中无情可得。此诸菩萨破去情相,到无得处,名为无所得。”又曰:“观真舍情,名无所得。”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九次第定 三藏法数云: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维那二字,系梵汉兼举之词;维,纲维,统理之义;那,为梵语 karma-dāna(音译羯磨陀那)之略译,意译授事,即以诸...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脱脚绳床,若木床。脱脚者,脚入梐。”(含注戒本卷中·七·一三)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杂语)剃头被袈裟之形。...即:(一)心性平等,情无存着。(二)于众生舍离一切怨亲等碍。(三)舍一切贪瞋等过。(四)见生得脱,不复忧念。(五)证空...梵语 cīvara-brsikā。又作衣袋、打包、盛衣、衣囊、三衣袋。指禅僧行脚时,装纳三衣及常用之经本、戒牒、引磬、念...本生,梵语 jātaka,巴利语同,音译作阇多伽、阇陀伽、社得迦,意译本起、本缘、本生谭、本生谈。略称生。九部经之...(名数)起信论分无明为根本枝末之二、迷于法界理之原始一念,为根本无明,因根本无明而起三细六粗之惑业,为枝末无...(杂语)念佛行者命终时,阿弥陀佛,遣极乐净土之圣众,迎入净土也。安乐集曰:命终之时。即得现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器名)或作郁伽罗,又名云优伽罗,总是一号。时诸比丘得此国贵好瓦钵,不受,佛听受畜。...(譬喻)佛光被于一切,譬之垂天之云。赞阿弥陀佛偈曰:光云无碍。...(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问: 请师父开示,是否得了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更易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 大安法师答: 这个问题是这样来看待的,阿...
1、从世间法来说 要做到无欲 在世间法上,所谓的无欲,起码要做到三点:第一点,对于名闻利养要看得破,放得下;第...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信之法。因净土法门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故。比较而言,菩萨圣众智慧深厚,比凡...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子说:师父,今天我们肯定能化到不少东西。师父不语。弟子刚说...问: 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刚法师答: 我们皈依三宝了,成为佛门弟子了,那么就应该用佛法规范净化我们...
问: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大安法师答: 在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谈到十念必生我国...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须抱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方可出此五浊,登彼九莲。倘妄...
云何作愿 世亲菩萨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往生论)中讲: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
无所得
【佛学大辞典】
上篇:无所有 | 下篇:无所著 |
梵语 vāk-karman。又作语业。三业之一。指依言语宣示内心之意乐,及由此而引起之无表业。关于口业之表与无表,大小...
炼禅
维那
脱脚床
僧形
七种舍
袈裟袋
本生经
根本枝末二无明
圣众来迎
乌伽罗国钵
光云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如何做到无欲无求

净土法门为何易行难信
付出善举就是为自己所修的路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