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法界诸法,一具一切,普遍圆融,谓之普法。见此普法名普眼,是华严经所说之法门也。五教章上曰:“依此普法,一切佛法并于第二七日一时前后说,前后一时说。”宗镜录九曰:“见普法故,名普眼。普法者一具一切,一一称性,同时具足。”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谓出家人诳妄说法,虚受信施,或五德不具,偷众僧物,则死后入地狱作大肉山,受火烧之苦。据僧护经载,有僧于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本业缨络经云:顺理起心者谓之善,违理起心者谓之恶。...指下七众。即沙弥、沙弥尼、学法女、出家男、出家女、优婆塞、优婆夷。若另加大僧、大尼,则合成九众。 p713...(术语)众生之根性,性质也。二教论上曰:文随执见隐,义逐机根现。...(譬喻)譬事之迅速,势之猛烈。会元七(保福章)曰: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衣服)坏色之衲衣也。比丘之法衣以木兰等不正色染坏之,谓之坏。纳缀种种之杂片而造之,谓之衲。因而指比丘之袈裟...(术语)依授戒之法于受者之身中发得戒也。法华玄义六曰:受戒之时,说此戒法授于前人,前人听闻即得发戒。...(地名)梵名Odra,或作Odivisa。东印度之国名。西域记十谓其国东南境临大海滨,有折利呾罗城,周二十余里,入海商...(物名)布萨时所用之瓶名法瓶。盛香汤及香水。见象器笺十九。...Piluzang 福州开元寺本大藏经。由该寺僧人本明、本悟、行崇等发起劝募,并得到当地信众蔡俊臣、陈询、陈靖、刘...【释有五种】 p1455 瑜伽八十一卷一页云:云何为释?谓略有五。一者、法,二者、等起,三者、义,四者、释难,五者...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普贤行愿品...僧伽吒经...学佛最基本的是要学习互相尊重、彼此和睦,这也是佛陀教育弟子们的重要课题长幼有序。 佛陀在世时,常在恒河的两岸...(一)长寿: 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长寿的果报。 (二)大富: 因为人们听经和读...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 最后一节课,老师说要考试。三道题目都很简单,老师笑眯眯地说,记得父母生日的...一位从年轻时代就以帮人按摩维生的盲眼阿婆,一直住在小镇的郊外,有一天她带着积蓄到镇里找水电行的老板。 陈老板...近年来有些提倡重视休闲生活的人士认为,不要因过度认真、全神贯注于工作,就像用生命去换取金钱,因此而失掉了身心...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量,为什么叫无量无边呢?因为佛...问: 请师父开示,是否得了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更易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 大安法师答: 这个问题是这样来看待的,阿...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一位尊者,拥有无量金银珠宝,万贯家财,虽然富有,却悭吝犹不...
普法
【佛学大辞典】
上篇:普知天人尊 | 下篇:普明王 |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ūtatathatā(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
肉山
善恶
下众
机根
电光石火
坏衲
发戒
乌荼
法瓶
毗卢藏
释有五种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舍利弗露宿记
印经说法有五种福报
人生的三道题目
人格者
工作与休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