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八部众中护持正法者之总名。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心性本净不应道理】 p0357 大毗婆沙论二十七卷十三页云:谓或有执心性本净,如分别论者,彼说:心本性清净。客尘...(名数)声闻缘觉二乘之同异也。...(术语)天台之名目。五时中,前四时之说相也。第一之华严时圆教兼别教而说,故云兼,第二之阿含时,但说藏教,故云...【顶】 p1026 瑜伽三十四卷十九页云:中忍所摄能缘平等平等智生;是名为顶。 二解 大毗婆沙论六卷一页云:云何顶?...(术语)性者法之自体,在内不可改易也。相者相貌,现于外可分别也。有为无为相对,则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而有...诸法实相的意思。三千是天台宗称一切诸法的话,也是很多的意思。...(术语)为绝外界视听,避乱想,专心修念佛三昧,在闇室作高声念佛也。...(术语)于一微尘中入一切之三昧,谓为尘尘三昧。华严经贤首品偈曰: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而彼微尘亦不...梵语 duhkha-duhkhatā。三苦之一。有情之身心,本来即苦,更加以饥渴、疾病、风雨、劳役、寒热、刀杖等众苦之缘而...亦名:左右顾视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左右顾视入白衣舍,居士讥言如盗窃人。比丘举过,佛因...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
僧,梵语叫僧伽,简称为僧。僧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单个比丘不能称为僧,一定是四比丘以上才能称为僧,所以僧伽翻译成...
你想凭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这样可就不空费了你一生修行之大事吗?也就是说你解决不了轮回的问题。今生解决...
戒嗔还不是和尚的时候,也是生活在山里,那还是十几年前,戒嗔当时还算一个小孩子,没有经文的约束,比起现在要顽皮...
打坐经常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就是昏沉和妄想。整个修行过程当中,反复要去对治的,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每个人都差不...
至心精进乃世间事业与出世间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观经》圆发三心首提即是至心,亦是此义。 慧远大师在东林寺30年...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也。 三宝义甚广,有种种区别。今且就常人最易了解者,...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切莫无知妄作,有眼不识泰山。老人家并以泰山为喻,说了一则...
东林佛号要唱得深沉缓慢,它是可以对治这个时代的浮躁的。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心中充满浮躁。...
善神
【佛学大辞典】
上篇:善财采药 | 下篇:十六善神 |
为“生变”之对称。唯识家就诸识之变诸法,分别为因能变(生变)和果能变(缘变)两种。果能变之变,为变现之义,非...
四事
心性本净不应道理
六同十异
兼但对带
顶
性相
三千实相
闇室念佛
尘尘三昧
苦苦
顾视白衣舍戒缘起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僧团的六和敬是哪六和

虽然身体还没往生,但心早已过去

不肯出门的戒嗔

怎样对治昏沉和妄想

至心精进乃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
弘一大师《授三皈依大意》
气盛不谦虚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