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恶之思想。有八种之别。大乘义章五末曰:“邪心思想,名之为觉。违正理,故称为恶。恶觉不同,离分有八。”止观五之四曰:“八风恶觉,所不能入。”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唐蕲州黄梅县人,遇四祖道信禅师得心印。咸亨二年,传法于六祖慧能,后四年寂。时上元二年,寿七十四。建塔...【三摩】 即方便随缘止。...凡二卷。译于南北朝初期(350~431),译者佚名。又作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秘藏经、秘密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凡夫总相,即是生死。圣者之相,即是涅槃。涅槃非相,即就生死,说不生死,是涅槃相。...云何未来?几是未来?为何义故观未来耶?谓有因非已生故,未得自相故,因果未受用故,杂染清净性未现前故,因果自相...【集智所缘】 p1180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集智何所缘?谓缘有漏因。何故集智缘有漏因?答:集智知有漏因因集生缘故...即菩萨。取其始发心之义。涅槃经疏三德指归卷二(卍续五八·一九六上):“菩提萨埵,(中略)安师翻为开士、始士。...(术语)诸佛之净土也。西方要决曰:必须远迹娑婆,栖神净域。...【令离欲】 p0530 瑜伽八十一卷八页云:令离欲者:谓诃责六种黑品诸行;示现过患,令离爱欲。...【九种佛教所应知处】 p0096 瑜伽十五卷三页云:已说八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九种。谓有九结。如摄事分,当广建立。...亦名:三心 济缘记·释集法篇:“犯有三心:一、识,二、疑,三、不识。”(业疏记卷四·五·一八)...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宽敞处。 第三、准备净水、干净毛巾擦洗佛像。 第四、擦洗好...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门被喻为空门,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遁入空门? 佛法说四...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会有什么过失。 先看缘由。请合掌。请一位同学把它念一遍。 戊...
一鬼问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妇。我应直宿。而不见纳。何罪所致。 答言。汝为人时。不敬夫主。邪淫无礼。今受花报果...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的世间的道理,它只建立一个生命,你今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
死亡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从出生之日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死亡,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而无法回避的事情。在生...
恶觉
【佛学大辞典】
上篇:恶触 | 下篇:恶魔 |
(杂语)Lava,时名。戒疏二下曰:僧祇云:二十弹指为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同行宗记二下曰:罗预是西梵时名,未...
弘忍
三摩
如来秘密藏经
生死与涅槃
未来
集智所缘
始士
净域
令离欲
九种佛教所应知处
犯有三心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大藏经】杂譬喻经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穷

念佛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

皮肤粗糙不干净,是什么罪业导致的呢
把握现在的因缘去创造来生

欲望不可无休止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