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三界中之欲界与色界也,皆为天人之依处。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又云常光一寻。化身佛之常光明,其径一丈也,是为常光,故不别言放光。智度论八曰:问云:如来何故常光一丈...(1390~1471)日本临济宗僧,为大岳周崇之法嗣。别号自疆、朵云子。先后住于天龙寺、相国寺、南禅寺等名刹,通达朱...全一卷。略作永平颂古。日本曹洞宗祖永平道元(1200~1253)撰,诠慧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系自永平广录卷九...禅林用语。又作无交涉。两事相悖而不相应,犹如问越而答楚。禅录中多用此语,如“但喜没交涉”。 p2979...(名数)天台智者,于外道立三种。一佛法外外道,如九十六种之外道,佛法外之外道也。二附佛法外道,如小乘之犊子部...梵语 sajvrti,巴利语 sammuti。略称世或俗,即世间通俗之义,与“胜义”相对。为施设安立虚妄假有之法。又“世”有...为古代印度外道之一派。提婆菩萨所造之外道小乘涅槃论中,将一切外道所主张之涅槃分为二十种,本生安荼论师即其中之...【密意】 隐藏之旨意。即指佛特殊的意趣,此有二义:一、对于佛意有所隐藏,没有把真实含义明显地表达出来;二、佛...(名数)勒那三藏Ratnamati,对于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于正法也。一...【略名】 p1029 瑜伽八十一卷二页云:略名者:谓一名名。...【随顺作意】 p1367 瑜伽十一卷十七页云:谓由此故;厌坏所缘,顺断烦恼。 二解 如四种作意中说。...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普门品(日诵式版本)...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
信愿念佛,一则可消灭过去造的罪业,二可息除眼前的烦恼,三者未来命终得生极乐净土。有信心有愿力的念阿弥陀佛,同...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聪敏,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
当我们在建立佛教的思想来建立正见的时候,当然我们就是在开始做因缘的观察,佛教的因缘观,当然所谓的因缘主要有两...
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过程当中要掌握一个原则,站在佛菩萨的角度,他的目的是要度化众生,所以从佛菩萨的角度来看,...
现报 就是我这一世行善或者作恶,就我这个业报身去做,但做的呢,由于这个业力很大,它感的时间很短,今生就接受了...
准提菩萨的形像有很多种,一般我们常见的形像通常是十八臂的准提菩萨,其实他还有其它的形像,如八臂的准提菩萨,四...
魔分四种: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第一种魔称为烦恼魔,令修行人趋向于邪途,所以称作烦恼魔。第二种魔称为五...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瞋恚、贪执、愚痴、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强烈地涌现。虽然我们拥...
欲色二界
【佛学大辞典】
上篇:欲吃多 | 下篇:欲邪行 |
云何业所乖诤?于受自业所得异熟时,善不善业互违诤故。云何从业所生?是诸有情远离无因恶因,。唯从业所生故。云何...
常光一丈
竺云等连
永平元和尚颂古
没交涉
三种外道
世俗
本生安荼论师
密意
七种礼佛
略名
随顺作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念佛人同时获得这三大利益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推荐】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

找到自己契机的法门来修学

现报、生报、后报

准提菩萨形像的象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