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真实之语云净语。大集经十曰:“须弥可说口吹动,不可说佛有二语,实语真语及净语。”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善能堪忍】 p1143 瑜伽二十五卷二页云:云何名为善能堪忍?谓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弄不报弄。堪耐椎杵...【四种学增上心方便】 p0463 瑜伽十四卷十二页云:又有四种学增上心方便。谓未离欲者,为得不还果。或不还果,依未...(术语)Arhat,佛十号之一。译曰应供。当受众生供养义。智度论二曰:阿罗诃,名应受供养,佛诸结使除尽,得一切智...【婆罗门】 普门疏云:此云净行。劫初种族,山野自闲,故人以净行称之。肇曰:秦言外意。其种别有经书,世世相...佛十号之一,因佛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事物,故号为世间解。...为日本修验道行者之称。山伏,有“入法性真如之宝山,降伏无明烦恼”之意。又作山卧、修验者、验者、行者。为得神验...明代临济宗僧。生卒年不详。南昌府(江西)钟陵人,俗姓江。字天奇(琦)。世称茕绝老人。二十岁,参谒荆门之无脱(...【如来受乳糜及麦蜜处】 p0583 西域记八卷二十五页云:憍陈如等住处东南,有窣堵波。菩萨入尼连禅那河沐浴之处...(术语)成身千六十一尊。三微供各七十三。四十三一理十七。降降七十七三尊。分别九会诸尊位。佛体一千三十六。菩萨...(书名)隋书经籍志曰:五行家有灶经十四卷。梁简文帝撰。...【二种转依证得所由】 p0041 成唯识论九卷十三页云:云何证得二种转依?谓十地中修十胜行,断十重障,证十真如...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问: 有人讲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不要多了,多了怕临终心乱,是不是这样呢? 大安法师答: 这个问题原则上来说...过去,在王舍城耆崛山南麓、恒河岸边,住着一位名叫尼揵的外道修行人,他不仅年高望重,博学多闻,更具足五种神通,...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生不息,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高僧祖...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率领一支经过训练的测量队,不畏严寒,不避酷暑,风餐露宿,...
无论做消灾延寿还是荐亡的佛事,印祖别具慧眼,提倡:唯念佛功德最大。这是肺腑之言,应该相信。 印祖有一些弟子有...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问: 这是我第一次听法。在冥冥中我也得到了佛法的利益,但是在功夫很殊胜时,中间间断了功课之后,我梦中出现佛流...
问: 法师,都说习气如瀑流半点儿不由人,那我们该怎样熄灭贪嗔痴呢 宏海法师答: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贪嗔痴的结合...
净语
【佛学大辞典】
上篇:净琉璃世界 | 下篇:净洁五欲 |
指获得涅槃。涅槃为出离尘世、证得菩提之极果,故称为出世果。金刚三昧经序品第一(大九·三六六中):“令彼众生获...
善能堪忍
四种学增上心方便
阿罗诃
婆罗门
世间解
山伏
本瑞
如来受乳糜及麦蜜处
九会尊数略颂
灶经
二种转依证得所由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悲华经

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是这样吗
佛说真吉祥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为什么功课没做完就有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