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参入禅道之义。证道歌曰:“寻师访道为参禅。”禅苑授戒章曰:“参禅问道,戒律为先。”皮日休诗曰:“林间孤鹤欲参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金光明忏法的别名,因金光明忏法是以吉祥天为道场之主。...(譬喻)以喻菩萨,声闻,阐提之三种。涅槃经三十三曰:善男子!如三种田:渠流便易,无诸砂卤瓦石棘刺,种一得百。...(名数)因明三支作法中,因支上所显十四种之过误也。一,两俱不成。二,随一不成。三,犹豫不成。四,所依不成。五...真实菩提之意,乃相对于二乘、三乘之方便菩提而言。 p61...众生之真心,识知精明,称为识精。宗镜录卷三(大四八·四三○中):“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亦名:废说戒事而动幽诃 资持记·释说戒篇:“高僧传中,隋东川僧云法师住宝明寺。以四月十五临说戒时,乃白众曰,...稽姜那,梵名 Kikāna。为西印度之古国。位于伐剌拏国之西。此国地处大山川间,立大君长为主。以盛产羊马驰名,马形...【天人师】 p0370 瑜伽八十三卷十九页云:天人师者:由彼天人、解甚深义,勤修正行,有力能故。 二解 如如来十号中...本性常、不断常、相续常。本性常是说法身佛永不生灭,本性常住;不断常是说报身佛的智德永无间断的生起;相续常是说...【末那所依】 凡心识生起,必有所依。如前五识依于五根,第六识依于第七识,而第七末那识所依的,是第八阿赖耶识。...又作信行地、信地。指与信相应,登初住菩萨之阶位。十地经论卷一(大二六·一二四下):“一切菩萨者,谓住信行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三、由摄受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广大故;四、由建立无上正等...知识,是理论上的见闻。修养,是实践中的体验。 学佛法行者,固然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但是,见闻知理,如果不能融和...
我在行医的路上,曾经遇到一位患者菩萨,他虽然是一位屠夫,但是平常待人诚实宽厚。杀猪是他的父母亲传下来的职业,...净土宗又称莲宗,是中国传统八大宗派之一,唐宋以来,在民众中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佛教主流宗派,其特色主要有四: ...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或是没有这个人不好!、那个人...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任何一个菩萨来到人世间,他绝对不会把他的本地风光现出来...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要的特点,都是要靠自力修行。纵然有些修行人宿世的善根深厚,...
参禅
【佛学大辞典】
上篇:参头 | 下篇:这个 |
【有情量建立】 p0551 瑜伽四卷三页云:有情量建立者:谓赡部洲人,身量不定。或时高大,或时卑小。然随自肘,...
吉祥忏法
三田
因十四过
一乘菩提
识精
说戒事废故动幽呵
稽姜那国
天人师
三种常
末那所依
信相应地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菩萨戒的四种广大殊胜
白云法师: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最珍贵最稀有的微笑
净土宗的四个特色

了生脱死,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