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以名究竟之真理,是为最上,故云第一。深有理由,故云义,圣智之自觉也。大乘义章一曰:“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中论疏三本曰:“以其最上莫过,故称第一。深有所以,目之为义。”胜鬘宝窟上末曰:“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法华义疏四曰:“第一义者,一实之道,理极无过为第一。深有所以,称为义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第一义,谓诸法一相义也。”楞伽经二曰:“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碧岩第一则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修梵天行之婆罗门,称曰净行梵志。大日经疏四曰:火神是净行梵志火祠之所。...(一)梵语 apratihata。又作无阂、无碍、无障碍、无挂碍、无所挂碍。谓无障碍。无碍有心无碍、色无碍、解无碍、辩无...【六种散乱】 p0300 如散乱中说。 二解 辩中边论下卷六页云:六散乱者:一、自性散乱。二、外散乱。三、内散乱。四...【二定有别证】 p0032 成唯识论五卷八页云:又契经说:无想灭定,染意若无;彼应无别。谓彼二定,俱灭六识及彼...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上义,谓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功德圆满之意。佛教诸宗中,以密教特重灌顶,其作法系由...(术语)对于灌顶坛护摩坛等而名本尊坛曰大坛。寂然护摩以 奢字为字体,以此字本性为寂义之故。大疏八曰:若行者住...【阙因】 p1421 无性释十卷八页云:无涅槃因,无种姓故;名为阙因。...(术语)三身中之法身,谓之理身,法身所住之土谓之理土。普贤观经名之为毗卢遮那(理身),常寂光(理土)。唯识论...(地名)又云灵鹫山。佛尝居此。世俗所称鹫岭,灵山,皆指此而言。智度论曰耆阇崛山,即鹫头山,山顶似鹫,王舍城人...子题:违僧谏戒谏竟即犯、不受谏戒要待事成、别谏谏止即结谏作待成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问:‘ 违僧谏中 , 谏竟...(术语)不妄云真,不变云性。是吾人本具之心体也。楞严经一曰: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大悲咒修持仪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不做,得不到什么好处。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是在那儿名、利、贪...
古代在离王舍城西北部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冷漠国,这个国家有一位不懂民情、不爱国民的国王名叫「冷漠王」,此人个性...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径。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一 富贵从来未许求 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 不若三平两满休 能自得时还自乐 到无心处便无忧 而今看破循环理...
1、问题的由来 在门诊上经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出现了面色萎黄,声音低微,元气不足,浑身乏力,畏寒肢冷的...
往昔,无畏王如来灭度之后,在正法时代有一位聪明慧黠的婆罗门子,他是受持五戒、护持正法的佛弟子。婆罗门子某次有...
康僧会(?-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师,随其父经商移居交趾。10 余岁出家。吴赤乌十年(247年)到建业(今江苏南京)...
要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做土匪强盗,当然是个好人,怎么会有什么缺...
第一义
【佛学大辞典】
上篇:第一句 | 下篇:第一乘 |
化制二教是南山律宗对于教相的判释。该宗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区分作化制二教。化教是说如来教化众生令得禅定及智慧...
净行梵志
无碍
六种散乱
二定有别证
灌顶
大坛
阙因
理身理土
鹫山
不受谏戒与违僧谏戒不同
真性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有善心就有春天
圣严法师《忏悔与负责任》
罗状元醒世诗

【推荐】吃素这么好,为什么你身体这么差

忆念众生如子想

康僧会大师:诚感舍利,传法东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