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Bālāditya,太子名。译曰新日。婆薮槃豆传曰:“正勤日王太子名婆罗帙底也。婆罗译为新,帙底也译为日。”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自觉觉他之行法。大乘义章二十末曰:觉行究满,故名为佛。...济缘记释云:“应准制意云,世有形挟两境者,志致懦弱,善恶不成,殊非道器;卿非此等耶?”(业疏记卷一四·三五·...(术语)经之文句。能诠义理者。即经文为能诠,义理为所诠。...【静虑境界及佛境界不应思议】 p1380 显扬十七卷九页云:论曰:静虑者及佛二种境界中,真如及无漏性,皆不可思议。...【等住】 p1118 如九种心住中说。 二解 杂集论十卷十页云:等住者:最初系缚麁动心已,卽于所缘,相续系念,微细渐...谓念佛百万遍。即唱诵一百万遍阿弥陀佛之名号。略称百万遍。据木槵子经载,称念佛、法、僧三宝之名满一百万遍,得断...(术语)唐释宗密,自荷泽得悟入之处。谓知之一字,说破吾人之心性而无余蕴。宗密之禅源都序上之二曰:诸法如梦,诸...(杂语)西天之历法分昼夜有种种。依佛法则以昼三夜三之六时为常法。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大日经疏...一经之体。大乘经以诸法实相为体,小乘经以三法印为体。...【有情缘起】 p0544 俱舍论九卷十二页云:契经何故唯说有情?颂曰:于前后中际,为遣他愚惑。论曰:为三际中,...为心所之名。为俱舍宗十大善地法之一,唯识宗十一善心所之一。略称舍。指远离惛沈、掉举之躁动,住于寂静,而不浮不...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毗尼日用切要...准提咒持诵仪轨...
《净土圣贤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九,常熟地区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名叫孙翰的人,在病死一日一夜后居然又复...
【我们始终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从前我和其他比丘同住,但感觉不太对劲。于是我逃离群众,远离比丘与沙弥们,...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 (六十华严经卷一四.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 此偈是说,佛的肉...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老居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逆缘,严重时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对于这个...禅门公案里有很多趣谈。一位无语禅师,因为不善言辞,平常虽然老成持重、富有盛名,但从未说过法,一切问题都由侍者...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禅师,道吾禅师指着茶杯道:是邪?是正? 仲兴走近道吾禅师的...
谦卑比山高比海深,无所不容。傲慢比麦芒尖比针孔细,无所不入。 出生五十多载以来,我深知,消业的重要性。业有善...久远前,有一屠儿欲发心供养一修行人,但见此人有许多过失,于是只供给斋饭。日后又遇一初入道的新学沙门,具足威仪...
婆罗帙底也
【佛学大辞典】
上篇:婆罗阿迭多 | 下篇:婆罗贺摩拏 |
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若有人以手段使他们分离,便叫做破和合僧,为五逆罪之一。...
觉行
问二形难
经文
静虑境界及佛境界不应思议
等住
百万遍念佛
知之一字
时分
经体
有情缘起
行舍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如是行去,必得往生极乐邦——截流大师的故事

【推荐】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圣严法师《佛在眼前》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无言胜有言
是邪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