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谓佛学也。甘泽谣曰:“圆观者,大历末雒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大通。”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大乘庄严经论】 无著造,唐代波罗颇蜜多罗译,凡十三卷。内容解说菩萨发心、修行以及应修习之各种法门。又称大乘...【逋沙他】 此云斋日。请观音经疏云:斋者,齐也,齐身口业也。齐者,只是中道也。后不得食者,表中道法界外,...【六二缘经证】 p0306 成唯识论五卷七页云:又契经说:眼色为缘,生于眼识。广说乃至意法为缘,生于意识。若无此识...为大乘起信论所说净法薰习中,妄心薰习二义之一。与“意薰习”相对称。谓凡夫及二乘人等,不觉阿黎耶本识,不知唯识...【有计为无见】 p0550 大毗婆沙论九卷四页云:若有无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邪见摄。此有四种。若...(人名)佛之姨母摩诃波阇婆提Mahāprajāpati,旧译曰大爱道,新译曰大生主。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大生主,旧言摩诃...谓将一瓶之水注入他瓶,比喻传法无遗漏。又作写瓶。师徒传持教法时,犹如一瓶水注入另一瓶中,无丝毫遗漏,故以泻瓶...为“唯心论”、“观念论”之对称。在佛教诸宗派中,华严宗主张“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唯识法相宗亦有“唯识无...(术语)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者,散者散乱,心恒攀缘六尘之境而又暂住者。定心为贤圣之修成,散身为凡夫之自性。...凡二卷。唐代义净着。略称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天授二年(691)成书。内容记载唐...(天名)四天王中西方天王名。玄应音义七曰:波叉,或言毗留博叉,讹也。具言鼻溜波阿叉。旧译云杂语,一义也。正言...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1、玉米熟吃比生吃更佳。烹调尽管使玉米损失了部分维生素C,却获得了更有营养价值的抗氧化剂活性。不论油炸还是水煮...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方恨自蹉跎。 名字即佛,就是这个流浪汉他终于...
人有竞争之心,绝非错误。竞争之心,至少能够体现人的心有志向、身有勤勉。我熟识的一位出家师父说,佛门事繁,不谈...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等的业已经形成增长业了,我们在临终之前...有一个农夫,生了八个儿子,只生了一位掌上明珠,他对这个唯一的女儿疼爱有加,把她嫁给城里布行的年轻人。有一天,...问∶ 怎样断烦恼? 慧律法师答∶ 断烦恼比较难的并不是贪着境界,而是宿世的习气。比如∶财、色、名、食、睡,地狱...问: 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答: 我们总有一天会到达死亡。我们绝对不能忽略了烦恼的势力,你...
修行,最主要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信心没了,做什么都不成。最主要的、根本的东西丢了,没了,怎...
梵学
【佛学大辞典】
上篇:梵坛 | 下篇:梵声 |
(印明)或作阿毗目佉印明,译言相向,守力金刚之印也。...
大乘庄严经论
逋沙他
六二缘经证
分别事识薰习
有计为无见
大生主
泻瓶
唯物论
定散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波叉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玉米怎么吃最营养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成功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一罐糖
怎样断烦恼
念佛为何还要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