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自四禅天投芥子贯针孔之喻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萨婆多部宗之义,不许五戒之分受,成实宗之义,则许随意分受。俱舍论十四曰:近事必具律义。成实论五戒品曰...(术语)谓吾身世间之务也。止观四下曰:缘务妨禅,由来甚矣。(中略)缘务有四:一生活,二人事,三伎能,四学问。...(名数)一世长者,二出世长者,三观心长者也。文句五曰:世备十德: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人名)山西绛州人,姓韩氏,十七岁出家。博通经论,严持戒律。一日自叹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谁能屑屑行细事。即...(一)指绝离善恶二念。 (二)指彻达善、恶二见,住于绝对唯一之念。日僧指月慧印(1689~1764)之“坐禅用心记不能语...为五种甚深之一。谓如来所证悟之真如法体,乃无染无净,不变不迁,遍于一切法中,不即不离,不可思议,为一切万有所...【薄尘行补特伽罗相】 p1403 瑜伽二十九卷十五页云:其薄尘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者:谓无重障,最初清净,资粮已具,...又作四非常偈。指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所说无常、苦、空、无我等义之偈文。共有八偈,分为四节,一节各有二偈,次第...(名数)世有三种宜供养者,一、如来所应供养,自利利他圆满而为世之最尊者。二、阿罗汉所应供养,既尽生死之因而为...【无学法】 p1057 瑜伽六十六十七页云:云何无学法?谓阿罗汉,诸漏已尽,若出世有为法,若世间善法。是名无学法。...谓于他财物及所摄受。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染。是名恶贪。复有恶贪规他生命。贪皮角等。饮血啖肉。如是二种。...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普贤行愿品...
国庆长假,待客之余,读书、写字、坐禅、念佛。 品读《周易系辞》,有段文字,震动吾心灵: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一群人到山上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摔断了,只剩一只左手。 坑洞非常深,又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你刚开始要成就一个善业力; 第二个,你进...
对净土经典的熏修如果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我们的举心动念,遇见事情时的判断,还是凡夫知见在起作用。 这些知见,...
我们的功课是什么?我们的功课是放下。做了就放下。不要执着。---你能够这样修,你在修大福报!这种福报没有烦恼,...
现在一些人学佛修行的目的不纯正,有的人是为了求福报,有的人是为了求神通。对德行好,禅修好,讲经说法好的师父不...问: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大安法师答: 这里面,修行要理上要明白,事相上要不能废弃。你说自性是佛,但那...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彼岸的那个地方,有着无穷无尽的殊胜的庄严。这个...
针锋
【佛学大辞典】
上篇:针芥 | 下篇:畜生 |
梵名 Prajāpti-vādin,巴利名 Paatti-vādā。音译钵蜡若帝婆耶那、波罗若底婆拖。又作施设论部、假说部、假名部...
五戒分满
缘务
三种长者
惟俨
不思善不思恶
依止甚深
薄尘行补特伽罗相
四无常偈
三应供养
无学法
恶贪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福德是承载世间富贵之根基
鼓舞别人在逆境中奋起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净土学人要做钝功夫

没有烦恼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

神通只会障碍你的解脱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