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诸尊各有根本之印与明。秘藏记私钞六曰:“诸尊各有根本印明,秘经说爱染王法,诵大根本明(云云)。不动亦有根本印明,三摩地仪轨云:即结根本印,诵本明七遍(云云),是说大日根本印明也。如此一一尊各有本印本明。”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位于湖北襄阳城东南十七公里处之鹿门山。因南齐建武年中(494~497)习郁于山中立神祠,并置二石鹿,故俗称鹿门山。...【四种相应法】 p0446 此卽无色四蕴也。瑜伽十四卷九页云:又有四法,展转相应,有行,有缘,和合而转,同一缘转。...(术语)常寂光土为周遍法界之法礼,故三五之色质皆在寂光一理之上而宛然,是故凡圣同居土之娑婆即常寂光土也。经云...【远离此彼言论】 p1257 瑜伽十六卷三页云:远离此彼言论者:谓诸言论、非以此显此。亦非以彼显彼;是说名为远离此...西晋惠帝时道士。尝与僧帛远论争佛道,屡为帛远所屈,浮含瞋难忍,乃伪作老子化胡经,谓老子曾入印度,化身为释迦佛...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慢是憍慢自大;疑是狐疑猜忌;不正见是不...子题:不齐、高下、象鼻、多罗树叶、细[袖-由+聂]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云, 不齐 者:( 高下 )或时 下 着,...(术语)具足四重法界之遍一切身也。大疏八曰:供养一切普门身。...【应颂】 p1398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应颂者:谓长行后,宣说伽陀。又略摽所说不了义经。 二解 显扬六卷七页云:...(杂名)梵王所说之书云梵书。慈恩寺传三曰: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于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杂名)僧之雅名也。释氏要览上曰:古今儒雅,多呼僧为支郎者。高僧传云:一魏有三高僧,曰支谦支谶支亮。于中谦者...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在《高僧传》上说:南北朝有一个道秀法师。这个道秀法师,在《高僧传》上说他是博学多闻,通达很多的教理,智慧也特...
净慧长老在佛界可谓德高望重。他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4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其经历让人称奇。作为新中...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赖提公主,有十八种丑,都不似人,任谁见了都会感到恐怖害怕!波斯匿王只好在国内招募:若...
阿弥陀佛这十二光如来的这种功德我们要常常思惟。当我们某种烦恼现前的时候,你就思惟这十二光如来的一种功德,马上...
1942年的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取吉祥卧安然示寂。而大师去后,其思想与事...
问: 来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东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与条件? 大安法师答: 阿弥陀佛!首先你有这一份这一...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时候,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或者反问,抑或是棒喝等方式...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明。乞老人指示。 老人因示之曰:佛说修行之路,方便多门,归...
根本印
【佛学大辞典】
上篇:根本心 | 下篇:根本定 |
谓心起妄想,对外境起种种度量。此为凡夫之心量。如来真证之心量,则远离一切所缘、能缘,而住于无心。[楞伽经卷三...
华严院
四种相应法
婆婆即寂光
远离此彼言论
王浮
六根本烦恼
齐整着涅槃僧戒不齐整犯相
一切普门身
应颂
梵书
支郎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道秀法师嗔心堕为蟒蛇

专访净慧长老:信仰就是生活本身
恶口骂人变丑女 见佛欢喜转庄严

思惟十二光如来的功德

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