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比丘有不可畜积之八种不净物诸师之解不一。涅槃经六曰:“八种不净之物。”同疏六曰:“八不净者:畜金、银、奴、婢、牛羊、仓库、贩卖、耕种,自作食不受而啖,污道污威仪,损妨处多,故名不净。”佛祖统纪四曰:“案律云:八不净者:一田园、二种植、三谷帛、四畜人仆、五养禽兽、六钱宝、七褥釜、八象金饰床及诸重物。”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言造显曼荼罗时,为区别各重位,用五色作境界之道也。瞿醯坛跢罗经中曰:中台,及内院,应用五色而作界道。...(地名)Videha,旧云弗婆提,弗于逮。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故云东毗提诃。毗者胜之义,提诃者身之义,译曰胜身。...依过去世的业因而感得的果报。...(术语)十地之第一位。与欢喜地同。...(人名)嗣马祖。有好雪片片不落别处之机语。见碧岩四十二则。...禅宗基本思想之一。提倡成佛作祖或求生净土,应不执外修、不假外求,而以般若智慧,觉知自心真性即可达到目的之一种...前言世间,皆由业造。而一切业,皆是染污,兹明出世。须明清净,清净非他,不染即得。故须转染,实依于净。所言染者...(一)战国时郑人。姓列,名御寇。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约后于老子,先于庄子,即西元前四世纪时。著有列子一书,崇奉...(杂名)略曰转轮王,又曰轮王。...指理解一切诸法皆由因缘所生,且相互为缘之智。外道于因缘所生法中误执有自性,而不通达因缘之义,故佛陀为其演说因...(一)位于南京。东晋永和四年(348),谢尚捐舍自宅改建为寺,称庄严寺,或称塔寺。刘宋时,文帝曾临本寺设斋,后改...八大人觉经...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佛说弥勒下生经...
【原文】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须饮食、资生之具,尽从指出,恣而与之。...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
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在于我们的用心了。 学,是为了让我们得到解;解,是为了去落实。如...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感就愈加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1814年的一个夜晚,一个酷爱音乐的年轻人走过维也纳街头。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钢琴,他只好每天到一所小学去练钢琴...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让,就是不往前去争取。当然佛法的思想比这个更深刻...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 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个叫净念相继。 你对往生的愿力有多强,...
八不净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 下篇:八不中道 |
静虑,梵语 dhyāna,巴利语 jhāna,音译禅、禅那; 即统一精神,静坐念虑,指色界定之四禅定。生静虑,指依定静虑...
五色界道
毗提诃
宿报
初欢喜地
庞居士
见性成佛
转染依净
列子
转轮圣王
因缘智
庄严寺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

少了这两块基石,一切道德理论都流于空谈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善良成就的世界名曲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