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有部宗谓涅槃为本来实有。断烦恼时,起所谓离系得之绳属之于行者之身也,成实宗谓涅槃为无法,生死因果之无,是涅槃也。大乘玄论三曰:“小乘二师者,毗昙计无为为涅槃。是善是常本有,在烦恼外,断烦恼起得得之属于行者,成论明涅槃但是无法。”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法性与真如,异名同体也。起信论曰:法性真如海。...子题:毗尼、律、律吕、二十四节气 戒本疏·七灭诤法:“言应与现前者,谓法教托相,相须面现;屏量闇断,终未息情...指隋炀帝为晋王时,于长安蕃邸所建之四寺,即嘉祥寺、日严寺、实际寺、会昌寺。 p1789...【无常苦想】 p1065 如一切种行无常苦想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二页云:无常苦想云何?答:一切行皆无常。由...(名数)经之序分说三福,正宗分之末开之为九品。即十六观中下三观也。观经玄义分曰:从日观下至十三观已来,名为定...即身远离与心远离。修行佛道之际,为使身器清净,故须远离身心二种之恶。如对外界断绝恶友之交游者,为身远离;于自...(术语)三福田之一。可悲愍之苦难贫穷境界,向此境界而惠施,则得无量之福,故名悲田。法论谓供父母曰恩田,佛僧曰...(杂语)译言心。物之中心要点。止观一上曰:质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也。天竺又称汗栗驮,此方是草木...(1826~1880)清代僧。江苏江都人,俗姓郑。名学川,字书海。号刻经僧。初治儒学,后学佛于红螺山瑞安。四十一岁始...混然而不可区别彼此者,称为冥一。摩诃止观卷一下(大四六·九下):“以无缘智缘无相境,无相之境相无缘之智,智境...(杂语)印度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纭,莫衷...(嘉兴藏流通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印光大师校印本)...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去无回。 直到1814年,一支考古队第一次打破了这个死亡魔咒。...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内心浮躁,浮躁的内心又让人们负面情绪膨胀...
为什么净土法门,往生一法是这样的圆顿超越,胜异方便?他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念不退。念不退当中就能够圆超九法界的那...
当嗔恨心即将生起时,不妨先问问自己,对方引起我嗔恨的原因是什么?若是不守受信用,我自己之前所作所为全部都言必...
如莲法师,法名澄志(俗名张焕臣),吉林通阳县人。光绪己酉科优贡生,吉林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宣统三年,为吉林省咨...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二九五〇年的诞期纪念日,我今天所讲的就是这个题目。我们必须...
原文: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
小乘二家涅槃
【佛学大辞典】
上篇:涅槃字义 | 下篇:四种涅槃 |
【遍行作意】 p1124 瑜伽十一卷十八页云:遍行作意者:谓佛世尊、现见一切无障碍智相应作意;若诸菩萨遍于三乘及五...
法性真如
现前毗尼释名
四道场
无常苦想
三福九品
二种远离
悲田
矣栗驮
妙空
冥一
印度佛教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推荐】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因位

当嗔恨心即将生起时

为什么专诵《法华经》,还能往生极乐呢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