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有为法刹那刹那前灭后生相续不断,如水之流注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skandha-māra,巴利语 khanda-māra。又作阴魔、五蕴魔、五众魔、身魔。为四魔之一。以身中五蕴皆构成夺命之...(杂语)若多惛惛,是肝中无魂,多忘失前后,是心中无神,若多恐怖癫病,是肺中无魄,若悲哭者,是肾中无志,若多回...五代后梁末帝(朱瑱)时之礼部员外郎。生卒年、本籍等皆不详。龙德元年(921)三月,列表上奏管理僧尼条例,计有四...佛制五种净食之一。一切瓜果等物,应先以爪甲去其皮壳而后食之。 p1502...(一)即地上之仙人。与地行仙同义。据抱朴子内篇卷二、卷四载,中士之人遍游名山,称为地仙;华山、泰山、嵩山、太白...(传说)不空三藏仁王咒感验,见宋高僧传不空传,三宝感应录中。旧译仁王经感验,见三宝感应录中。代宗皇帝讲仁王般...不思议慧,梵名 Acintyamati。文殊八大童子之一。位列文殊曼荼罗第二院之东南隅。亦有说此尊与广大、玄法、青龙三轨...禅宗公案名。又作巴陵三句。指岳州巴陵颢鉴禅师用以提撕学人,令彼等转迷开悟之三句话。即“银碗里盛雪”、“珊瑚枝...执非自他生者,亦有四辈,云何四辈? 一、计虚空生 即口力外道说。虚空是万物,因虚空生诸法,其生相如下: ...【具慧】 p0823 瑜伽十八卷七页云:云何具慧?谓于苦圣谛,如实了知;乃至于道圣谛,亦复如是。...【诸佛无上菩提】 p1354 瑜伽九十二卷十七页云:复次由三因缘,显示诸佛无上菩提。一者、觉了一切境故,二者、觉了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烦恼浊,天台宗称之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贪嗔痴慢疑五钝使为体。五即五种烦恼,钝是相对见浊的五利使而讲,这...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一百个漂...认输,就是正视现实,实事求是,不抱任何偏见地正确地理解、评价自我和别人。 在人生的征途中,常有竞争和角逐,也...
编者按:本文选自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第十八章之科学的问难,本题目为编者所加。大师言简意赅地阐述了末法众生和...【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佛在这里非常恳切、非常悲悯地...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一段: 此中谨恭录《成唯识论》卷首之造论因缘,以明唯识教学...
一、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文说得很清楚,看一段经文: 佛子谛听:若受佛戒者,国王、王...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土十疑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
流注
【佛学大辞典】
上篇:流来生死 | 下篇:流舍那 |
修云何?略说有四种,谓得修、习修、除去修、对治修。得修者,谓未生善法修习令生。习修者,谓已生善法修令坚住不忘...
蕴魔
六神病相
李枢
爪净
地仙
感验
不思议慧童子
巴陵三转语
非自他生
具慧
诸佛无上菩提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
公主的发夹
认输不是自甘消沉

劫运下的悲惨世界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梵网经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