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不空三藏仁王咒感验,见宋高僧传不空传,三宝感应录中。旧译仁王经感验,见三宝感应录中。代宗皇帝讲仁王般若降雨感验。见三宝感应录中。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远离生臭】 p1257 瑜伽八卷十五页云:不以爱染、身触母邑故;名远离生臭。...【心心所法应有四分】 p0357 成唯识论二卷十七页云:又心心所,若细分别;应有四分。三分如前。复有第四证自证分。...(术语)梵语尾戍单Jivita,支持暖识为生物之元者。俱舍论五曰:命根体即寿,能持暖及识。...(本生)佛之前生谭。往昔波罗捺王摩诃罗阇有二子,名善友恶友。兄欲得如意珠恤国人,与弟恶友共入大海得珠,弟嫉之...(术语)天台之圆教也。圆教之菩萨迷理轻,故不借事事之方便,直谈一切万法为中道实相之妙理,谓之界外理教。玄义三...(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阿难具四种之未曾有法。又出于增一阿含经八难品。...(界名)又曰毗陀罗。译曰起尸鬼。...妙高即须弥山,以其由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称妙高。据华严经疏卷十七载,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1、指坐禅时缕缕不绝的妄念。 2、坐禅不得其法,坐出毛病来。...(杂名)僧衣也以木兰色等之坏色染衣故也。名义集七曰:大论云:释子受禁戒是其性,剃发割截染衣是其相。...(杂名)帝释天所居之城,即善见城。又名喜见城。在须弥山顶。...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故事根据《净土往生传》和《宋高僧传》整理 绘画:张瑞环(合智五方) 雄俊法师,俗姓周,唐朝时期成都人。他能言...有一次,佛陀在俱啖弥的地方说法的时候,弟子群中发生很强烈的争执,争执的人互不相让,佛陀就集合大众说教道: 你...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何谓业障?所谓业障是指:举凡能障碍我们于世间及出世间的善事...问:想请教一个说来简单,却很难做到的问题,那就要如何认清自己? 答:在我指导修行时,「认清自己」的层次分为 自...问: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师答: 阿弥陀佛!作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
做事的时候,一定会有阻挠或遭遇困难和挫折。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性格,每个团体也有其团体的性质与风格,因此...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有一次,释尊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个修行道人在河畔的树下修行了十二年。虽然他修行了这么久,始终不能...
感验
【佛学大辞典】
上篇:仪轨 | 下篇:仁王经法 |
【现行不与取罪】 p0955 瑜伽四十一卷六页云:又如菩萨、见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恶;于诸有情,无有慈愍,专行逼...
远离生臭
心心所法应有四分
命
雁书
界外理教
四未曾有法经
迷怛罗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禅病
染衣
帝释城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曾经的地狱漏网人,如今已是极乐大菩萨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

修行的各种障碍都有哪些
圣严法师《如何认清自己》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