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译曰本尊。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地提嚩多,若但云提嚩多,直所尊之义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略作帽。又称头巾、头袖、禅巾、菩萨巾。即冬季僧侣头上所戴布制之物。据四分律卷四十载,佛允许比丘于冬寒时以毳或...梵语 a-sajprajanya。心所(心之作用)之名。指误解所观之境之精神作用。即不符合佛教教义之认识。以此心所遍满一切...(杂语)禅家之说法也,普说者,普说正法开宗众之意。象器笺十一曰:旧说曰:普说即升座也。上堂亦升座也。但普说不...(一)奉行瑜伽师地论等教说之宗派。又作瑜伽宗、瑜伽行派。即行于印度,与中观派对立之大乘佛教教派。初祖为四、五世...(譬喻)海底有石名掌,无一微尘之不平,经中以为国土平正之喻。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曰:地平如掌。法华文句七曰:...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法之一。观想时,以如来遍法界平等之身为对象,称为真身观。观无量寿经谓,若观想阿弥陀佛之真...(人名)唐京兆府昭应县(今陕西临潼县治)人,姓马氏,以天宝五年生。幼颖悟,师事大照禅师,随从见其师不空三藏。...(物名)佛菩萨之神力及神咒之力,能消灭毒药。法华经普门品曰: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子题:梵网经、善戒经 济缘记·释受戒篇:“菩萨戒自有两宗。若 梵网经 ,是华严部,道俗非畜,皆得受之,则通渐顿...非律仪非不律仪业者,谓住非律仪非不律仪者所有善不善业,若布施爱语等业,若殴击等业,律仪不律仪所不摄故,名非律...(术语)布施之行法也。施物于人也。...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也,虽同而恒异。是故背尘合觉,便名始...
问: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 良因法师答: 依此运心,随所兴起,计功分课 ,依着这个仪...幽深的石窟里,一位出家人正在精进地禅坐,他用心地在参究自己的本来面目,忘记春秋的交替,不管浮世的变幻。森林中...
大凡走进汉传佛教寺庙第一山门,都会看到迎面正中端坐的微笑着的弥勒大佛。弥勒当下笑什么?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香...
菩萨曰: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之所成,非由他致。今尔等念佛,昼夜不能如一,乱想犹复间真,皆是用心不得力处。 ...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碍、消业障,并没有强调往生净土的思考。但是大势至菩萨,他...在拘睒尼国的美音精舍,佛陀正为四众弟子广说大法。有一个老梵志,整天高举着火把在城市中行走,有人问他:你为什么...
人的生命在呼吸间,但我们不能只是知道会死,我们要好好地活。因为知道会死,所以我要珍惜每一天。如果我有对不起的...
娑也地提嚩多
【佛学大辞典】
上篇:桑门 | 下篇:娑多婆诃 |
禅林用语。又作转辘辘地。阿,语助词;辘辘,车轮滑行之声音;地,语尾助词。即事物不停滞而一直在进行之中;形容无...
帽子
不正知
普说
瑜伽派
掌石
真身观
惠果
毒药
菩萨戒渐顿
非律仪非不律仪业
施行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心地功夫

弥勒笑什么

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所成

【推荐】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如盲执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