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名)Ratnākara,佛名或菩萨名。译曰宝积。经中作罽那者误。智度论七曰:“剌那那伽罗,秦言宝积。”玄应音义三曰:“剌那那伽罗,卢割切。光赞经作罗邻那竭菩萨,此译云宝积。旧维摩经汉言宝事,放光经作宝来。案梵本云曷剌怛那揭婆,此云宝台,或云宝藏,皆一义也。经文有作罽,君例切,非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内证】 又作自内证。即自己内心所体悟证得的真理。据《楞伽经》等大乘经典所说,以内证为基础而表现于外的活动,...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不相离摄】 p0324 显扬十四卷十页云:不相离摄者:谓诸蕴等,由一法摄一切蕴等。以彼眷属,不相离故。 二解 如十...(一)梵语 ?ramana(沙门那、沙门)之古译。为僧侣自谦之词。又作贫道、乏道。与“拙僧”同义。僧侣以断邪道,勤修八...(杂语)于石窟修观法。即坐禅也。...指离事业作法之灌顶。即三种灌顶中之印法、以心等二灌顶。与之相对之修法,则称作业灌顶,或事业灌顶、具支灌顶。大...梵语 ?uddha-prāya?cittika。为“舍堕”之对称。乃单对他人忏悔即可得清净之堕罪。又称单提。系波逸提之一种。单堕...【四智心品种子】 p0457 佛地经论三卷十二页云:如是四智相应心品,种子本有,无始法尔不从熏生;名本性住种姓。发...指佛陀入灭后百年间次第传持法藏之五位佛弟子。系相对于优波鞠多门下之五位高足“同世五师”而称。据阿育王经卷七佛...(术语)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于食知量圆满】 p0749 瑜伽七十卷五页云:复次由五因缘,当知于食知量圆满。一、依止对治故,二、远离所治故...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三界是一个苦恼的处所,从这个地方他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玄沙师备曾说∶我们好像是全身没入大海里,却伸手向人讨水喝! 所以当一个和尚问他什么是自我时,他立刻骂道∶你用...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究过,不能去研究;实则、佛学并不艰深,而学佛亦并不难。世间...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 2、从今以后,决心不犯偷盗。 3、看见别人从事偷盗时,设法加...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 什么叫依法不依人呢?不...
剌那那伽罗
【佛学大辞典】
上篇:剌那尸弃 | 下篇:剌竭节 |
华译为远离处,或空闲处,即远离热闹的空闲处。...
内证
四心
不相离摄
贫僧
窟观
离作业灌顶
单堕
四智心品种子
异世五师
僧伽吒
于食知量圆满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怎样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菩萨有十种自在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意思
日用而不知

经商与学佛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