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梵语攞乞尖拏Lakṣaṇa,见梵语杂名。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唯识述记一本曰:“相谓相状。”法华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吃斋食之时也。自明相现至正午之间。僧祇律曰:午时日影过一发一瞬,即是非时。...【影像修】 p1341 瑜伽六十七卷一页云:云何影像修?谓或于有分别毗钵舍那品,三摩地所行影像,所知事同分,作意思...(流派)又译曰卫世师Vaiśeṣika胜论。印度六派哲学之一。为呕露迦仙Ulūka(一名迦那陀Kaṇāda)所始称。分析宇...【庆慰语化】 p1339 佛地经论六卷十一页云:又如众生,庆慰语业,由是众生,展转谈论递相庆慰;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庆...【味着外论戒】 p0809 瑜伽四十一卷十三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越菩萨法,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研...史曼尔塔,梵名 Smārta。印度教之一派。此派依据之根本要典为圣传(梵 Smrti),尤其是家庭经(梵 Grhya-sūtra)...(经名)在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四经之第二。信者闻人言而不疑也,解者悟解于自心内也。此一品为譬喻品中第二之领解段...僧是和合的意义,而和合复具有二义,即理和与事和,理和是证择灭,就是大家一同修证此共同选择的寂灭的道理,事和共...【不于暴恶犯戒有情作饶益戒】 p0346 瑜伽四十一卷四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诸暴恶犯戒有情,怀嫌恨...梵语 jāti-duhkha,巴利语 jāti-dukkha。指众生于生时所受之苦恼。四苦之一,八苦之一。据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之说...(术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略称。旧译曰阴入界,普通名之为三科。分类诸法万有之名也。俱舍论第一颂曰:愚根乐三故...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
我在东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会人士,都是来问得了癌症怎么办?非常恐惧,非常不安,怎么办?才发现有多种原...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是把它的身体给杀害,把它的命给夺去了,或者说把它绑起来,关...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
《大方等大集经》:休息杀生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得无所畏;二者于诸众生得大慈心;三者断恶习气;四...
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久远之前,有一群贫穷困苦的人,一心向佛,也发心布施。其中一位以航海运货维生者,在航行时看到海里有大鱼追逐食啖...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好烦啊!似乎心里头积满了无数的委屈,心里头承受了一大堆的不...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虽清苦,但长寿者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了清心寡欲外,还在于佛家从古到今积累...
相
【佛学大辞典】
上篇:枯木龙吟 | 下篇:四相 |
解行并重或福慧双修的意思。...
斋时
影像修
胜论宗
庆慰语化
味着外论戒
史曼尔塔派
信解品
六和敬
不于暴恶犯戒有情作饶益戒
生苦
蕴处界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女儿的礼盒

禁止杀生可获十种功德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鱼王悲心救饥民
让青少年超越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