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六度之一。受持戒律而不犯触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持戒清洁,如净明珠。”维摩经佛国品曰:“持戒是菩萨净土。”地持论八曰:“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由持戒所得。”智度论谓有大力毒龙,以眼视人,弱者即死。以气嘘人,强者亦死。时龙受一日戒出家,入林树间,疲懈而睡。猎者见之喜曰:以此皮献国王,以为船饰可乎?便以杖案其头,刀剥其皮。龙自念:我今持戒,故不计此身,一心受剥,不生悔意。时日大热,欲趋大水。见诸小虫来食其身,为持戒故,不敢动。畜生尚能坚持禁戒,至死不犯,况复于人!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就是用手指结成各种的形相,以作为本尊的标帜、记号。 2、印定之义,佛法的真理,...(譬喻)诵经之妙音,以金铃譬之。智度论五曰:持诵广宣振法铃。...(譬喻)色声等六尘。以眼等六根为媒,劫掠功能法财。故以六贼为譬。涅槃经二十三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术语)离愚痴云明,离贪爱云脱。维摩经弟子品曰:不灭痴爱,起于明脱。注肇曰:痴灭而明,爱解而脱。生曰:不复为...梵语 mātrkā,巴利语 mātikā。又作摩怛理迦、摩窒里迦、摩帝利迦、摩呾履迦、摩得勒伽、摩夷。意译为母、本母、...(术语)无烦恼云寂,无生灭云常,即涅槃之理也。楞严经一曰: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头陀行者的十二种行法,即住阿兰若处、常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节量食、中后不饮果浆蜜糖、著粪扫衣、但三衣、...本义指神借特定人之口宣说神意。与“巫”同义,相当于梵语 vipra。在佛教,为因应人心之趋向,与教化、弘法之方便,...(譬喻)喻不能走脱也。五灯会元曰:圆悟答徐俯曰:瓮里何曾走却鳖?按元曲有瓮中捉鳖之语。...遗骸火化后,收拾遗骨以安置之。又作安位。安骨时所行之法事,称为安骨佛事,又称安骨讽经。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迁化条...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载,诸菩萨欲听闻法时,对于说法之法师不应产生五种异意,而当以纯净之心倾耳谛听;否则,若对...(印光大师校印本)...净土十疑论...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雷恩是二战时纳粹德国赫赫有名的潜艇专家。此人参与了德军最新型潜艇的设计与建造,掌握着新型潜艇的绝密情报。 在...
什么叫无念的清净心呢?就是不执着,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放得下。只是一念放得下都不得了了,乃至一念生净心呢什么...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舍利弗和目连两位尊者住在耆阇崛山中。有一天,优波伽吒鬼看到舍利弗尊者刚剃完须...
缘有两个,第一是远离恶缘,远离恶缘就是要远离五种邪命和五种不正见,尤其作为在家居士,要远离邪命。 哪五种邪命...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 行者问道: 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 禅师看...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衣服理顺后,长跪合掌,禀白佛陀:世尊!请问您与阿若憍陈如等...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华严经净行品》 又要搬家了,算起来,这已经是我此生中的第十八次搬迁...社会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因彼此关系集合而成的组织,举凡家庭、学校和公司都算是小型的社会,而个人则是组成...
持戒
【佛学大辞典】
上篇:持地 | 下篇:持明 |
凡八卷。清康熙年间,摄山栖霞寺住持楚云命门人纂志稿八卷,陈毅复为重纂;乾隆年间,汪志伊取陈稿略加删补,经钱大...
印
法铃
六贼
明脱
摩呾理迦
寂常
十二法入
预言
瓮中捉鳖
安骨
听法五不作异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别被自己的优点打倒

这一念的清净心就这么大的福德
忍恶无嗔现大威德力

远离五种邪命
欲望是累赘

佛陀与五比丘的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