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Śuka,译曰鹦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比喻十六知见、六十二见等诸种邪见,犹如网罗,束缚吾人之身。八十华严卷三十七(大一○·一九三下):“所谓业为田...福德资粮和智德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智德资粮是由修习正观所得的妙智,亦即...揭示现在和未来的果报有十偈,因各偈皆以来字结尾,故名。十来者: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无摄受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四地断微细烦恼现行障所证,此真如非我执等所依处,亦非...一、业感缘起,众生由惑造业,由业感果,由果又起惑造业,所以一切万法皆由业力的招感而生起,这是小乘教之主张;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梵语 vīta-rāga-bhūmi。为菩萨修行阶位之一,即三乘共十地之第六位。又称离贪地、灭淫怒痴地。入于此地得断除欲...(譬喻)譬情有理无之妄见也。万善同归集五曰:起龟毛兔角之心,作蛇足盐香之见。...(术语)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等一切之戒律者。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者。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西藏语 chos-snav-bahi-sgo chos-snav-bahi-tshul-dav-po。真言行者证净菩提心,灭除烦恼业苦,入初地位者,称为初...言诸法之当相即是真实之道。意谓世间浅近事相皆有深妙之道理,犹言“即事而真”。密宗之事相门盛谈此旨。 p5535...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但有性德佛乘。 二、名字即佛。闻此佛乘,能生信解。 三...罗睺罗尊者在年幼时,即追随佛陀出家修行。初初修行,未满十岁的他,仍有着童稚爱玩的天性,并且经常说谎戏弄他人。...初闻六祖慧能大名,始于八十年代末蔡志忠的一套漫画《六祖坛经》,之后,我对禅宗无比热爱。20年后,终于有机缘拜访...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事环境,而显发的一种对境。对就...
我们学佛是以佛的心愿、佛的行为、佛的慈悲心来开发我们的心,以佛心佛愿佛行来转变我们的身,转变我们的心,转变我...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国。某一年身患恶病,痛苦极为惨烈,无法忍受,正想自杀以求...
三十年前,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那时,洗碗可不是件惬意的工作。在结夏安居时,所有比丘都回到了寺院,有时甚至有逾...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清晨,给孤独长者都会来到只洹精舍,顶礼佛陀后,便用心地打扫精舍各个角落...
叔迦
【佛学大辞典】
上篇:舍利弗本地 | 下篇:乳海子 |
【谛义】 p1375 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谛义云何?答:如所说相不舍离义,由观此故到清净究竟义,是谛义。 二解 辩...
见网
二种资粮
十来偈
无摄受真如
四种缘起
焰口
离欲地
蛇足
三聚戒
初法明道
当相即道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洗脚的水盆
大愿法师:环保应从清洁心灵做起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怎样念佛容易成就
重报轻受

正念让我们真正地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