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一卷,唐荆溪述。明三谛为天然之性德,众生迷于三谛而生三惑,依于三观而破三惑,破三惑以成三智,依三智而证三德之心要始终。宋净岳有科文,从义有注,各为一卷。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忉利天诸天子之一。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载,善住天子与诸大天人、天女于园观游乐,是夜,空中有声,谓善住天子七日...(术语)就相言,曰本觉。就体言,曰真如。又本觉为能证之智,真如为所证之理。此理智二者,法身如来之全体也。...梵语 priya-viprayoga-duhkha,巴利语 piya-vippayoga-dukkha。谓别离爱境,或与所爱者别离时所感受之苦。为八苦之...【梵轮】 p1032 如沙门性异名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二卷一页云:如大四十法门经说:有二十善品,二十不善...【智自在所依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九地断不欲行障所证,若证得此真如已,则于四无碍解...【财施法施有有罪无罪差别】 p0942 瑜伽七十五卷四页云:复次若有出家菩萨、除三衣外所有长物,佛所听畜,身所...(一)唐代僧。生卒年不详。河南荥阳人,俗姓张。曾投僧那门下参禅。贞观十六年(642),任洛州(河南)会善寺住持。...即断界、离界、灭界。此三界皆以无为解脱(择灭无为)为体。即于九结(爱、恚、慢、无明、见、取、疑、嫉、悭)之中...【如来死后为有为无等亦不应记】 p0585 俱舍论三十卷五页云:复以何缘,世尊不记如来死后有等四耶?亦观问者阿...谓修行人到了临终的时候,心中没有丝毫贪嗔痴的邪念,只是一心正念菩提,这种正念乃是由长时期的修行而得来的。...(术语)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而一一之愿以此愿若不成就我不取正觉(即不成佛)之誓言而结之...劝发菩提心文...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无量义经...(1)患病风险。 偶尔一次没关系,这是一夜情男女普遍的心态,总觉得一次偷情不会出什么事。由于一夜情的发生,常常...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误会,甚至还有人拿出家人开涮,不知道这些看似很酷的行为,却...在教内有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管一个僧人比管一千个兵还难。我以前还不太理解,认为出家人都...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们得到福报。有了福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不会有障碍,我们...这个悟性真常了惑虚妄,就是说啊我们先经过破妄,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染没有慢慢调...佛法传入中国二千多年,经久长兴,修学人多多,原因在于:修学的人,今得福者不易跌倒,更上一层楼。纵是业力深重跌...前段时间有事路过家乡,晚上到一老朋友傅居士开的茶馆坐坐。这家茶馆很有特色,不提供打牌等世俗的娱乐。茶馆就像一...有一回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却对佛陀说:「我耕田种穀,所以有饭吃;你不耕田种穀,何以要饭吃?」 佛陀...
始终心要
【佛学大辞典】
上篇:始成正觉 | 下篇:姑尸草 |
(术语)植于宿世之业因也,通于善恶。华严经七十五曰:宿因无失坏。求法高僧传下曰:宿因感会,今果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