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Āliñgita,定名。译为抱触。探玄记十九曰:“阿梨宜者,此云抱捺摩触,是摄受之相。”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于穷民乞儿施米钱也。...结夏安居完了的第二日,即七月十六日,是比丘的新年元旦。...(术语)诸尊中位于中央之尊体也。如五大明王之中尊为不动明王。三尊佛之中尊为阿弥陀如来。八叶之中尊为胎藏界之大...(术语)Bauddha,译曰事佛者。唯识述记一末曰:言佛陀,是觉者。若言抱徒憨,是事佛者。...(杂语)福德之树林也。西域记赞曰:声教之所沾被,驰骛福林。风轨之所鼓扇,辄驱寿域。...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一切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经名)一卷,宋法天译。为目连问经之新译,问答犯戒之罪报者,犯戒罪轻重经之异译。然安乐集上,乐邦文类一,往生...云何集谛?谓诸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由此集起生死苦故。烦恼增上所生业者,谓有漏业,若尔何故?世...与“安受苦忍”同为菩萨所修二种忍之一。观察一切法不生不灭之深理,而安然忍可,其心寂静不动,称为观察法忍。[菩...【五事同分彼内分分别】 p0287 瑜伽七十二卷十三页云:问:如是五事,几同分?几彼同分?答:相、通二种。余、非二...(故事)佛应阿耆达王之请,三月间食马麦。见中本起经下,大方便佛报恩经三。经律异相五,智度论九。...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楞严经五十阴魔章...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对待我们一切众生,就像对待子女一样,用他的法乳,用他的慈悲,让我们离开三恶道,离开三界的轮回,启发我们本有...
问: 法师,阿弥陀佛把全体的果觉授与薄地凡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宏海法师答: 果觉,就是指佛的世界,佛的功德...
前几天,有位居士给我看他珍藏的一块玉。玉的名字我记不起来了。这是一块非常珍贵稀有的玉石,有将近一寸厚。那上面...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难;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灭苦之后,...
从小养成得体的行为举止,对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到个人未来的...
现在大家进入这个禅堂,什么叫做禅? 禅就是寂,寂也就是静的意思,进了禅堂,一切动作都没有了,禅堂外的、禅堂里...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幽冥教主地藏菩萨所发出的弘誓大愿。地藏菩萨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
阿梨宜
【佛学大辞典】
上篇:阿梨呵 | 下篇:阿梨斯那 |
1、身口意所造作的业。 2、可以召感苦乐果报的善恶行为。...
非人施行
新岁
中尊
抱徒憨
福林
二死
目连所问经
集谛
观察法忍
五事同分彼内分分别
阿耆达王请佛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佛是不是真的涅槃了呢

「把全体果觉授与薄地凡夫」是什么含义

【推荐】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结人缘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推荐】从小养成的行为举止会影响未来的命运

祖师禅与如来禅

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地藏王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