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七卷,西晋安法钦译。记阿育王之事迹及摩诃迦叶以下优波鞠多等之因缘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五种念佛之一。秘藏记末曰:三摩地念诵者,都不动舌,于心念诵。...(术语)谓无要之文字,不用之言语也。文字属于色尘之境,言语属于声尘之境。临济录曰:上他闲尘境,都不辨邪正。...又作十四不可记、十四难。乃十四种之不记答,为佛四记答中之舍置记答。即对于外道以颠倒之见来问难之十四种事,而佛...【显识】 此为《显识论》所立二种识之一,为阿赖耶识之异名,另一种识为分别识,即指意识(染污意,即末那识)。《...唐代僧。籍贯不详。受法于慧(惠)果。住长安青龙寺东塔院。师学究三密,智达五明,化布绵亘顺宗、宪宗、穆宗三朝,...亦名:自恣与欲不言清净、与欲自恣 子题:求听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自恣不言清净者,以净应说戒;欲应自恣,不敢...梵语 nisyandaphala。又作依果、习果。为五果之一。即从等同之因所流出之果。从善因生善果,从恶因生恶果,从无记因...【菩萨戒有三品别】 p1131 摄论三卷四页云:差别殊胜者:谓菩萨戒、有三品别。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此中三品顺决择分者,谓除世第一法,由此世第一法性唯一剎那必不相续,即此生时定入现观非前位故,从下中品顺解脱分...(术语)胜义谛为真谛之异名,法相宗就真俗二谛各立四重。合成八谛。...【法无我】 二无我之一,是‘人无我’的对称。谓一切有为、无为法中,并无‘我’的实体。即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相...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佛说出家功德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基本上,我们凡夫对人生的因缘的观察,跟佛法所谓的因缘观,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凡夫用自己的妄想执着观察人生的时候...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当中,六道众生无论哪一道,如果说人道在临命终的时候,听到地...
我们刚开始在修学戒律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说绵羊的毛为什么不能用呢?很多人提出质疑。诸位知道,绵羊的毛...
好好利用一分钟,与随意浪费一分钟,看似没什么区别,但日积月累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会慢慢拉大。 说话酝酿半分...
虚云老和尚在世时说,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来破除妄念,若能妄念不生,得大总持,就可以得到神通,但是持咒必须具...恭喜!恭喜!恭喜长者您喜获麟儿!哇!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居然天降七宝之雨,整个家中都充满了无尽的宝物!是啊!是...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佛拜忏,事修多一点。等到你的心慢慢收住了,再慢慢观慧。一个...
【原文】 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宗异耶,同耶。 答曰:律门虽则重在戒律,略兼持名,究竟同归...
阿育王传
【佛学大辞典】
上篇:阿育王塔 | 下篇:阿育王譬喻经 |
新罗僧。朝鲜佛教禅门九山迦智山派之祖。北汉郡人。号明寂。宣德王五年(784)来唐,于广府之宝坛寺受具足戒,其后...
三摩地念诵
闲尘境
十四无记
显识
义操
自恣应言与欲自恣
等流果
菩萨戒有三品别
三品顺决择分
四胜义谛
法无我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这个是你学唯识最重要的功课

临终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永不堕三涂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这四条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宝天比丘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