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取执事理之相之妄惑也。四教仪集注中一曰:“取相惑,三惑皆名取相。观音玄义上云:见思取生死相,尘沙取涅槃相,无明取二边相。”智度论四十六曰:“着心取相,菩萨修福德,如草生火,易可得灭。”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佛世时长者树提伽往昔之因缘及布施之功德。又跋陀罗另译有...谓以耳语传授戒法。为密教修法之一。又作三诵三昧耶。即于行灌顶时,先引导受戒者入道场内,以净布覆其面,再于其耳...【不成有四】 p0328 因明入正理论云:不成有四。一、两俱不成。二、随一不成。三、犹豫不成。四、所依不成。如成立...凡三十卷。印度迦[施-也+冉]延子造,苻秦僧伽提婆与竺佛念共译于建元十九年(383)。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书乃...【业为增上法】 p1220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业为增上法云何?谓有为法、以业为增上。...(传说)五分律曰:佛言过去世恒水边有仙人,住石窟。尔时龙王日由水出,围绕恭敬仙人。弟子等怖畏羸瘦,故仙人教弟...(术语)对显教而言,谓大日如来所说之金胎两部教法也。是为法身佛内证之境界。深密秘奥,故云密教,又为对未灌顶人...礼拜诸佛。拜佛的意义有三: 一、向佛致最敬意; 二、表有希贤希圣之心; 三、拜自心本具之佛。 拜佛的...(杂语)设法门也。又筑塔像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若人为佛故,建立佛形像。...比丘虚受信众的布施,死后成为一座大肉山,以偿还其债。...【如理】 如理是唐代唯识宗三祖智周的弟子,著有《成唯识论义演》及《成唯识论演秘释》二书,唯内容则流于琐细,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
放生本身是件好事,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对友情生命的尊重,更是每一位佛弟子慈悲心的体现。古往今来,很多祖师大德都称...过去在农忙之余,村子里的人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换彼此的消息,难免也会有人发发牢骚,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有...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着有为法,出言瞬目,尽同无漏。...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三个不怕就是:一、不怕讨饭;二、...
原文: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汝于净土虽有微...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位被公认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公。和徐公家离的不远,有一户人家,那家人的主人叫邹忌。 邹...病苦是帮助道心增长的逆增上缘,重病更可能是悟道的因缘。 因为在亲身经历病痛的折磨之后,才能体会到救苦救难的菩...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内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最容易,除了人以外,其他畜生、地狱、饿鬼就难了。天道也难...
取相
【佛学大辞典】
上篇:取次语 | 下篇:取与 |
(术语)Upadeśa,又作邬波题铄,优婆题舍,优波提舍,邬波弟铄,优波替舍等。译曰论议。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
树提伽经
耳语戒
不成有四
阿毗昙八犍度论
业为增上法
乞者人不爱
密教
拜佛
建立
肉山
如理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推荐】放生与放死的尴尬
坦白的面对自己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
人贵有自知之明
圣严法师《谢谢癌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