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五浊之一。谓至末世而寿命短缩也。是为烦恼与邪见之结果,浊者秽浊,以烦恼与邪见,为浊之本体,命之短缩为其结果,故曰命浊。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菩萨完成第一阿僧祇劫之修行,始登初地,在初地入心中(每一地皆有入、住、出三心),通达少许二无我理,体会真如,...(术语)六大者,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大之义,虽为显密共通之法相,然论六大无碍者,则惟密教。无碍者,互相融通而...(术语)使义理决定明了也。法华经法师品曰:决了声闻法。资持记序曰:决了权乘,同归实道。...指以理为本之教。南山律宗判佛教为化教与制教(又作行教)二大别,故称化制二教或化行二教。化教意谓应众生之性质、...【法增上】 p0758 如三种增上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六卷七页云:法增上云何?答:如世尊说:有诸苾刍,居阿...(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谓过去及未来为实有而非假。胜论,时计之二外道也。义林章一曰:去来实有宗,谓胜论外道及...(名数)华严经说二种之十身,一谓融三世间之十身,二谓佛具之十身。融三世间之十身者:一众生身,六道之众生也。二...【火界】 p0372 瑜伽二十七卷二页云:云何火界?火界有二。一、内,二、外。内火界者:谓此身中内别温性温热?所摄...(譬喻)言人意驱逐于外境不住于一处,犹如奔马也。慈恩传九曰:愿托虑于禅门,澄心于定水。制情猿之逸躁,絷意马之...譬喻之一种。指以假设之事物来譬喻。如经典中记载,世尊以四大山从四方而来欲害众生,比喻为生老病死等四苦之损害众...(术语)亦名中门存境。由迷情妄想而现无体之实我实法相分也。...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一天,净威菩萨恭敬请问释迦牟尼佛过去修行的因缘,佛为其开示最胜仙人舍身求法之事。 久远劫以前,许多仙人在山林...问:心中妄念纷飞,应当用什么方法对治? 答:佛在《遗教经》上告诉我们,只要能把心制伏,使之专注一处,无论任何...
《般若心经》讲的是什么?当然讲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什么东西呢?般若就是一切生命的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共相。假...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放心去做,是故做事不能趁心如意。古人说:俯仰无愧。就算死到...慈悲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贵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别人、包容别人,更懂得如何去爱惜别...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工作也不做,啥事也不干了,出离心是出离我们心中的颠倒妄想...
进一步谈五浊恶世这种是为甚难。而且,特别谈到五种决定。在这个五浊恶世,我们一定受这个五浊恶世的制约。前面谈到...
命浊
【佛学大辞典】
上篇:命过幡 | 下篇:命点 |
(术语)变者动也,图画不动,而画极乐种种之动相,故云变相。或曰变者变现之义,图净土种种之相而令变现,故名变相...
见道位
六大无碍
决了
化教
法增上
古来实有宗
融三世间十身
火界
意马
非喻
当情现相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最胜仙人舍身求法
心中妄念纷飞,要用什么方法对治

你若执著它,那你的烦恼就来了
当鸣不鸣
慈悲充实了生命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