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正念与正定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念定总持。”注“肇曰:念正念,定正定。”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佛名,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又名执一语言部,小乘二十部之一,是佛灭后二百年间由大众部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流派。...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德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二者配列,则法身为法身之德,报身为般若之德,应身为解脱...指法相宗依遍计所执等三性所立之三种灭谛。即:(一)自性灭,即遍计所执性之自性不生。灭为不生之义;自性不生,假名...【摩纳缚迦】 或号摩那婆。瑞应翻为儒童。本行翻为云童,又云善慧,又翻年少净行。燃灯佛时,为菩萨号。今问:...谓志操不坚,憍慢放纵,欲求利养,而自任堕落。德光太子经列举菩萨有四种自任堕落之事,即:(一)憍慢而不恭敬。(二...又作五百世。为表示长时所用之语。语出五百本生经,该经现已失传。 p1080...【无常苦想】 p1065 如一切种行无常苦想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二页云:无常苦想云何?答:一切行皆无常。由...(杂语)佛法之栋梁也。尊胜陀罗尼经曰:真是佛子,持法栋梁。...(流派)玉泉谓天台宗,玉花谓法相宗。出新译之经论于支那传法相宗者,玄奘师也。故就其所居谓之玉花。...(名数)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舍报决定,有大...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 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块钱吧。 有些人总以为是上苍欠他的,老...
现在,有不少信佛的人,捐了很多很多钱,给寺院和住持,认为这就是虔诚供养。 在佛教的《大般涅盘经》、《长阿含第...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禅意,就要靠一颗会发现、会观察的心了。 有一...
有一次波斯匿王去见佛,因为那时佛要度罗睺罗出家。国王得到消息,也赶去参加盛会。礼佛后,佛陀就为他开示佛法。等...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须抱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方可出此五浊,登彼九莲。倘妄...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他原是迦叶尊者未跟随佛陀出家前的朋友。他因为看到迦叶尊者出家...为什么一定要共修呢?只要够虔诚,难道不能一人随时随地独修、独忏吗?也许,会有人也升起如是的疑惑。 这是由于人...
过去,在一海岸边有树林,方圆数十里中住了五百多只猕猴。有一次,海水上有聚沫,高达数十丈,看上去就像雪山一样,...
念定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念佛往生愿 | 下篇:念法 |
佛之尊称。又作世雄、梵雄。于觉道有大威猛力之英雄,故称觉雄。明觉禅师语录卷五(大四七·六九八中):“自西自东...
释迦牟尼
一说部
三身三德
三灭谛
摩纳缚迦
自堕落
五百生
无常苦想
法梁
玉泉玉花两宗
五种增上缘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贪婪欲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如何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来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罗睺罗出家记

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

免除死刑的契机
圣严法师《共修与独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