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无为之一。灭者灭尽有为法也,灭尽了,毕竟不生,曰无为。此灭有二种,以智慧之简择力断灭烦恼,不令再生,谓之择灭无为,即涅槃也。又不依择力,仅由缺有为法之自生缘,而毕竟不生,谓之非择灭无为。盖择灭者,圣道所得,非择灭者,缘缺所得也。俱舍论一曰:“永碍当生得非择灭,谓能永碍未来法生得灭异前,名非择灭。得不因择,但由阙缘。”唯识述记二末曰:“而此本性不由慧能而性清净,名非择灭。或有为法缘阙不生,不生之灭显真理故,名非择灭,离无漏慧而自灭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因明用语。因明八门之第一。略称能立。与“似能立”相对称。因明三支作法中,立者(立论者)能成立其论式,且其论式...【七事觉知阿毗达磨藏义】 p0065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四页云:有余师说:应以七事觉知阿毗达磨藏义,谓因善巧、缘善...【有学与无学差别】 p0557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七页云:复次由五种相,有学无学二种差别。谓诸无学所成就智,说名...【诸行生时九法俱起】 p1356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四页云:评曰:应作是说:诸行生时,九法俱起。一者、法,二者、生...寂然,梵语 ?āntika,音译扇底迦。五种修法之一。又作息灾护摩。密教行灌顶时,为诸弟子灭罪,而修息灾之护摩,称...(术语)谓通常之法也。观音义疏上曰:此乃通途商略。因明义断曰:此解虽然未是通途。...密教护摩修法之一种。即于一座护摩之终,祈念究竟成就之法。全称三摩波多护摩法、成就护摩法。又作终法。三摩波多,...【尼楼陀】 或娑陀,晋言灭。法界次第云:灭以灭无为义,结业既尽,则无生死之患累,故名为灭。...(堂塔)Gandhakuṭi,又作健陀俱胝。译曰香室堂。本为世尊之居室,后转为寺庙之异名。毗奈耶杂事二十六曰:西方名...梵名 Abhiniskramanasūtra。凡六十卷。略称本行集经。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叙述世尊诞生、出家、成...出自七佛八菩萨神咒经卷一。七佛为维卫佛、式佛、随叶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八菩萨为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研究教理,比方说六祖大师是卖柴禾的,去一个大富长者家,有大...
我们讲到十二因缘,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的世间的道理,它只建立一个生命,你今生...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些清规戒律差不多都没有了,有也是没有力量。古代的学者都是为...
在此世间,每一个众生都在追求着安乐,为什么会不期而遇种种痛苦呢?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颂》中回答说:苦因于惑业,...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这个每一个宗教,不是讲爱就是讲博爱,要不然就是讲慈悲。那么我们要从人的最底处的地方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笼月; 妄想随时出生,贪心何日休歇; 不如及早念佛,苦海从...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不能起颠倒。这是整个净土宗的底限,这是最低、最底限。烦恼是...
非择灭无为
【佛学大辞典】
上篇:非数缘尽 | 下篇:非器 |
(术语)智度论十三曰:一切宝中,人命第一。...
真能立
七事觉知阿毗达磨藏义
有学与无学差别
诸行生时九法俱起
寂然护摩
通途
三摩波多法
尼楼陀
健陀俱知
佛本行集经
七佛八菩萨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推荐】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求地藏菩萨满愿的方法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

善导大师念佛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