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非有想非无想处之禅定也。新译曰非想非非想定。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羯荼,梵名 Kaccha。位于苏门答腊北端。即今之库塔拉查(Khota-raja)。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五之义净注(大二...【似行正法】 p0695 瑜伽九十九卷十五页云:若广为他如是宣说,令他受学,亦自修行;妄起法想,习诸邪行,而自...【随烦恼六识分别】 p1371 俱舍论二十一卷六页云:已辩随眠及随烦恼;于中有几唯在意地?有几通依六识地起?颂曰:...清代禅僧。生卒年不详。鹤阳人,俗姓段。自幼出家,从德周上人参究宗乘。其后,得野竹老人印可,即至石钟弘法,忍辱...即说教法以示人。据慧远(净影)维摩经疏载,将言对法,谓之说;以言对人,谓之示。 p5921...(图像)此曼荼罗以明王为本尊,四围置意生,计里枳罗,爱乐,意气之四金刚,意生,计里枳黎,爱乐,意气之四金刚女...【戒蕴略义有三种相】 p0694 瑜伽二十二卷六页云:谓于是中,世尊显示戒蕴略义,有三种相。一者、无失坏相,二...(界名)色界第三禅第一天之名。意识受净妙之乐,故名净。第三禅天之中,此天最少,故名少净。见颂疏世间品一。...(人名)Dharmamitra,比丘名。译曰法秀,罽宾国人。见高僧传二。...【诸圣弟子二种杂染】 p1360 瑜伽九十七卷十六页云:复次诸圣弟子,已见谛迹,未离欲者,应知略有二种杂染。谓欲杂...一我 二众生 三寿者 四命者 五生者 六养育 七众数 八人 九作者 十使作者 十一起者 十二使起者 十三受者...(龙藏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大佛顶首楞严咒...
第一个「听闻」:闻所成慧 当然现在有一些文字的档案,但是从《楞严经》的观念来说,我们学习佛法,六根当中听闻的...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一)前言 很多人以为,佛教是出世的,不主张有家庭,不希望人家结婚,这好象是说,信了佛教的人都应该出家,这绝...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都是青年佛徒应该注意的。 一、惜福 惜是...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临命终突然间正念分明,我不相信!不可...
深信就是一心唯信佛语。就是虽然在我们凡夫层面对这个净土法门事理、因果、性相,我们还不了解,因为这是佛的果地上...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向死的存在。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有脆弱的时期;在意识活动中,偶尔会有不想活下去的念...(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今天要与诸位讲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在未讲经之前先悬谈一下本经大意;也就是说要讲一部经...
非有想非无想定
【佛学大辞典】
上篇:非有非无句 | 下篇:非有想非无想天 |
【盖粗重】 p1280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盖粗重者:谓能障碍善品方便,盛贪欲等性。...
羯荼国
似行正法
随烦恼六识分别
松波
说示
爱染曼荼罗
戒蕴略义有三种相
少净天
昙摩蜜多
诸圣弟子二种杂染
十六知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听闻随转修心要

净界法师: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弘一大师:青年佛徒应该注意四项事情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随顺佛的教敕、随顺佛的心,随顺佛的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