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又曰二是。四句分别中之第三句也。如就有无而分别四句,则第三句曰:“是有是无。”或曰:“有亦无。”亦曰双照之句。三论玄义曰:“是有是无,名为两是;非有非无,名为两非。”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遮止门者,谓若处显示依止此事遮止此事,如斤柯喻经中,依止漏尽遮止四种补特伽罗,一处正法外,二处正法中,但得闻...即指比丘于僧房内所炊煮之食物。为不净食之一,比丘不得食之。 p1237...【四爱生】 一衣服爱,二饮食爱,三卧具爱,四有无有爱。于有生爱于无有亦生爱也。见《俱舍论》卷二十二。...指隋朝净影寺之慧远,以别于晋之庐山慧远。师又有隋远、大远、北远、净影慧远等称呼,“隋远”系以其所处之朝代而名...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僧残)第十破僧违谏戒。意亦有四。言制有三:(一、不听破意)所以不听破僧者,僧众和合,...唐宋时代,僧尼得度牒,所需纳交官府之钱。始于肃宗,采纳宰相裴冕之建议,凡欲出家为僧尼者,先纳钱,后许受戒出家...(杂语)天人之衣轻妙而其重仅三铢。璎珞本业经下曰:梵天衣重三铢。...(杂名)为祈祷及追荐,诵陀罗尼,读经文时,为写其所读陀罗尼经文之名及其遍数之目录也。...【七种贤圣】 p0057 显扬三卷十页云:论曰:补特伽罗,当知多种。今最初释七种贤圣。谓随信行等七。广说如经。...【果唯识】 唐代慈恩寺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义总摄为五种,称为五种唯识,此为五种唯识之一。亦即经论中阐...(术语)断恶行善也。又对于性善之称,本有之善曰性善,修成之善曰修善。修善即性善,实大乘之通谈也。...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种人是不简单,他知道《楞严经》,一切法不离开现前一念心性...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个是在当时明朝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说:你年纪轻,精神体力好,你...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苦海甚深无底,广阔无涯。因摸不着苦海之边,故难出苦海。若摸着边,即能出矣。吾人于此广阔...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一次,阿育王请示比丘们:过去佛住世时,有谁行大布施?比丘们...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的情绪,就会真正地导致你身体的严...问:唐朝牛头法融禅师说:一心有滞,诸法不通。一旦这个心有牵缠纠葛,要谈自在解脱就难了。是这个意思吗? 答:所...
春节是一家人团聚最为开心的时候,但我听说有几位女士却高兴不起来,她们不敢让家人知道,背地里偷偷抹眼泪。原因就...
两是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两垢如如 | 下篇:两迦 |
梵名 ākā?agarbha-sūtra。全一卷。姚秦佛陀耶舍译。又称虚空藏经、虚空藏菩萨神咒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
遮止门
内煮
四爱生
小远
破僧违谏戒制意
香水钱
三铢
卷数
七种贤圣
果唯识
修善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慈舟法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圣严法师《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