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毒鼓之声能杀人,以譬涅槃经所说佛性常住之声,能杀害众生之五逆十恶,使入于佛道也。然鼓有二种:一天,一毒。对于五乘之机,各说五乘之教,彼等各信顺修行,得证果之益,故譬之于天鼓,又如对于五逆十恶之众生,说佛性常住之大乘极致,彼等却为生诽谤,堕于无间,故譬之于毒鼓。但虽堕无间,而依此因缘,遂得灭五逆十恶,入于菩提之道。因而以此二鼓配于顺逆之二缘,天鼓譬顺缘,毒鼓譬逆缘也。如俗所谓忠言逆耳者,毒鼓之声也。涅槃经九曰:“譬如有人以杂毒药用药大鼓,于大众中击之发声。虽无心欲闻,闻之皆死,唯除一人不横死者。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在在处处诸行众中有闻声者,所有贪欲瞋恚愚痴悉皆灭尽,其中虽有无心思念,是大涅槃因缘力故。能灭烦恼而结自灭,犯四重禁及五无间,闻是经已,亦作无上菩提因缘,渐断烦恼,除不横死一阐提也。”天台依凭集曰:“信者为天鼓,谤者为毒鼓,信谤彼此决定成佛。”照横实镜序曰:“照横实镜一卷,敬奉晋贤客。庶于中人为天鼓,于下愚为毒鼓。信谤俱利。”文句记四曰:“毒鼓者,大经云:譬如有人以毒涂鼓,于大众中击令出声,闻者皆死。鼓者平等法身,毒者无缘慈悲,打者发起众也,闻者当机众也,死者无明破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身识所依】 p0677 瑜伽一卷八页云: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身。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自相共相】 独自个别的体相,与其他诸法不共通者,称为自相;与自相相对,不囿限于自相,诸法共通之相,称为共相...(譬喻)又作皮可漏子。壳可音通。壳者卵 也,比人之身骸,漏者漏屎尿也。意味任运自在。又书柬袋曰可漏子,或壳漏...指在三贤位,未证法性,因惑业故,受三界分段生死身的菩萨。...(术语)不带权方便之大乘教也。言天台,华严,真言,禅等。...戒本疏·十三僧残法:“五缘成犯:一、身自不能离恶,二、贤达以法劝喻,三、拒劝反陵于人,四、众僧以法晓诲,五、...(一)为佛演说法华经后所示现的十种神力之一。謦咳系指欲言说之前,清润喉嗓所发之声。表示欲语之状。据法华文句卷十...建立差别者,谓善修治诸佛净土故。...指因缘不具足破戒、因缘具足破戒。据大智度论卷九十一载:(一)贫穷之人,衣食之缘不能具足,因而心生偷盗,即破于戒...【乾陀诃提】 此云不休息。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初无休息。...(术语)观道谛而得之智,又,断迷于道谛之见惑之智也。...十小咒...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门,俱应研究。而智识浅鲜,世务纷繁之人,何能兼顾。欲学余宗...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广大,它不但有现世的安乐,它更重要是诠释一个来世的解脱。这整个修学当中,我们刚开始进入佛教,...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 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讲一件可能不太为人所知的法器,叫戒刀。一般说起出家人...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每件事都有一个因,没有...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个是在当时明朝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说:你年纪轻,精神体力好,你...贪、嗔、痴: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种烦恼──贪、嗔、痴。又作三火、三垢、三缚。 贪: 是一种染著的心理。...
镇江定慧寺的弥勒殿有这样一副对联: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世人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初出家的几年,一定要把基础打牢,为什么这样讲呢?初出家,总...
毒鼓
【佛学大辞典】
上篇:毒蛇 | 下篇:毒箭 |
亦名:着三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不齐整着衣。长者见讥,自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着...
身识所依
自相共相
皮壳漏子
生死肉身菩萨
实大乘教
恶性拒僧违谏戒犯缘
謦咳
建立差别
二种破戒人
乾陀诃提
道法智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从过去的妄想中走出来

出家人的戒刀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贪、嗔、痴

【推荐】何妨大肚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