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极微分子。为物质之最小者。首楞严经三曰:“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止观一下曰:“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心中具一切佛法。”辅行一之五曰:“宝性论云:有神通人,见佛法灭,以大千经卷,藏一尘中,后有人破尘出卷。”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八十九沙门果】 p0083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六页云:何谓沙门性?此果体是何?果位差别,总有几种?颂曰:净道沙门性...佛陀行走时,足不着地有三种意义,即:(一)地有虫,谓地上有虫,或伏或走,佛陀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去地...(术语)菩萨之大戒。对于小乘之粗戒而言妙戒。...(一)梵语 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 paticca-samuppāda 之意译。音译钵剌底帝夜参牟播头。一切诸法(有为法)...随顺因缘而有生灭变化,谓之随缘;永远不变而存续,谓之不变。真如有以上二面,即真如之理体虽恒不变易,而触缘则生...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就是吾人五阴合成的色身;众生世间是吾人身体以外有生命的一切众生;国土世...(经名)一卷,阇那崛多译。佛在祇园,东方之最胜灯王如来遣菩萨至此,使说神咒。...【十二心】 p0105 俱舍论七卷八页云:前已总说诸心心所、前能为后等无间缘。未决定说,何心无间,有几心生?复从几...指一切之心所法。心所法与心王同时起作用,故称心(王)相应;以其系有为法,故称行。[尊婆须蜜集论卷一] p1405...位于陕西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据陕西通志卷二十八载,该寺创建于隋代,唐吴道子曾于此寺绘观音像,遂称观音寺。至...即真空无我之妙境,已经泯灭凡夫所执著之身心了。...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俗话说:好事多磨,成就一桩世间好事,尚且要费尽心力,突破重重困 难,何况是修行?修行路上,从凡夫到成佛,一个...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觉知。无论是像今年的雪灾呀、地震呀、冰雹呀,我们都要把它看...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作为。这些作为有虚伪造作的,有习...
一、东林莲社,高贤云集 在庐山东林白莲社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高贤中,除了慧远大师、佛驮跋陀罗尊者、刘遗民...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种自己很难发现的习气嫉妒心。嫉妒本身来自于我执,嫉妒心是一种很负面的情绪,不但会影响我们的...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 莲祖此段文句,...问: 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用阿弥陀佛名号吗? 大安法师答: 存一种恭敬的态度是我们学佛人应该有的正确的心态。但是...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地逃避现实,才能够离苦得乐。「苦」这...
一微尘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解脱 | 下篇:一叶观音 |
云何瞋恚盖?谓于有情。欲为损害内怀栽杌。欲为扰恼。已瞋恚。当瞋恚。现瞋恚。乐为过患。极为过患。意极愤恚。于诸...
八十九沙门果
佛行离地三意
妙戒
缘起
随缘不变
三种世间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
十二心
心相应行
卧龙寺
身心脱落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大藏经】佛遗教经
圣严法师《好事多磨》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东林圣贤往生画传
转变嫉妒心的方法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生活中不能随便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