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十号之一。梵名婢侈遮罗那三般那Vidyā-caraṇa-saṁpanna。依涅槃经之说,明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杂语)问答乖角,如问河答山也。百喻经曰:有二小儿,水中得一毛。一曰仙人发,一曰熊尾,来问仙人。时仙人嚼麻子...(杂语)清净之佛道也。法华经序品曰:求无上慧为说净道。...亦名:三十二相持戒所得 资持记释云:“地持,三十二相者:一、足下平如奁底。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即俱生法执、分别法执。(一)俱生法执,乃无始时来,熏习成性,常于一切法妄生执着,亦即与身俱生之法执。(二)分别法...(术语)法华经所明为一乘真实之法也。...谓心扰恼。已扰恼。当扰恼。扰恼性。扰恼类。总名扰恼。...出自宗密之普贤行愿品疏钞四种念佛之一。端正身心,观想佛身相好庄严,称为观想念佛。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九、卷十、坐...【闻仗】 p1263 集异门论五卷十五页云:闻仗云何?答:多闻闻持,闻积香者,若所说法,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行事钞·序:“世尊何故制增戒学?为调三毒故。云何为学?为求四果故。”资持记释云:“增戒学者,出世正道增上胜法...【四取】 取者执取之意。狭义而言,系指执著之烦恼;广义而言,为烦恼之异名。即将三界中之百八烦恼,分为四种类别...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确,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奏响了人生的主旋律,生活中总是充...
人的一期生命,掐头去尾,老天爷刚好把中间的五十年留给我们了。这五十年,从富到贵十年、从贵到贤十年、从贤到圣十...
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六尘在三岁四岁的时候,他对于六尘他没有一种很强的辨识能力,无知...
我们的心量不够大,不能打开,往往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了解,从而在所产生的问题中怨气冲天,叫苦连连。今...什么叫做佛事? 广义的说: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祗要你能...从前,有两个兄弟,父母早亡,家产富饶,以不能孝养双亲为憾! 随着时间的迁流,兄弟二人的意志兴趣大为差异。哥哥...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众生欲生起厌离心,殊为不易,是故释尊详陈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不少人,你提醒他说什么什么事不能这样,否则,有不良后果,他会说:不会那么巧吧,而现实中,偏偏就有这么巧的事情...
青颈大悲心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上篇:形像 | 下篇: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
即以纽作绾结,而使结之两端入于中心一处之结法。一般用于袈裟之[巾*句]纽上。亦有用于斗帐上以作装饰。[禅林象器...
明行足
鹦鹉屎
净道
持戒得三十二相
二法执
法华一实
扰恼
观想念佛
闻仗
增戒学
四取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为什么倒霉事总找上我

别被不重要的目标阻挡了人生的方向

人之一生——六入缘触

明得因果心量大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做佛事》
悭与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