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名)四禅天之第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南朝梁代三论宗僧。又称止观诠。籍贯不详。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敕与僧怀、慧令等十人,往摄山止观寺,随从僧...(流派)又作伐里沙键拏。缚利沙键拏Varṣagaṇa,雨众外道之梵名。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梵云缚利沙,亦云跋利沙,此...位于浙江杭县西湖宝云山下。五代吴越王钱氏开创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初称孤山寺。宋初称广化寺,治平二年(1065...(杂名)梵语沙弥之旧译。初入佛门息世情,行慈济之义。行事钞沙弥别行篇曰:此翻为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群情也...指如实相而行。如初地以上之菩萨,证得真如之理而起行。又如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本所谓之证理起行,即是如实修行之义...复次如说预流补特伽罗,此有二种,一渐出离,二顿出离。渐出离者,如前广说。顿出离者,谓入谛现观已,依止未至定发...梵语 anāsrava-jāna。指证见真理,远离一切烦恼过非之智慧。为“有漏智”之对称。于小乘,证见四谛理之智,称为无...(术语)观念诸法无所得之理也。入佛境界经曰:诸欲不染故,敬礼无所观。...【不相应行非等无间缘】 p0343 大毗婆沙论十一卷五页云:问:何故不相应行,非等无间缘?答:若法、相应,有所依,...在布施的时候,未能做到施者、受者和所施物皆缘生无有实体之三轮体空境界,叫做不清净施。...(385~433)梵名 Dharma-raksa。北凉译经僧。又作昙无忏、昙牟谶、昙无罗谶、昙摩谶、昙谟忏、昙罗无谶。意译法丰...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在世间法当中,如果有人说谁将会成为考试官,那很多想得到功名的、想做官的人就会多方巴结。就好像现在,如果这个教...
很多人觉得这个枸杞子颜色暗红不鲜亮,没卖相。其实不用硫磺熏烤、无添加的中药材卖相都不会很好看的。一名经营药材...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一个,这个五千的人他们为什么就退席;第二个,佛陀为什么没有...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念头就是评判。你感受到了就一定会评判。而评判最终结果会落在...
梦东禅师即莲宗第十二祖彻悟大师。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宗风远播,名扬四方。偶因诸多病缘,遂发心专志念佛求往生。神...放生是佛教慈悲的体现,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体现的是对地球母亲和大自然的热爱之心和绿色意识的体现,是功德无量...
学习佛法要懂得佛法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叫法从缘起,一条叫果从因生。这两条规律是千经万论共同阐明的根本大法,是...
贪会招祸,大家看贪字跟哪个字特别近?贫穷的贫。贫而不贪,就有很大的福报现前。 历史当中记载杨震四知。杨震是汉...
初禅天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初禅 | 下篇:初禅梵天 |
亦名:三衣品数、正衣从衣 子题:七十二种三衣、正衣、从衣、大衣正有十八品、大衣从有六品、九条从衣有六、三衣数...
僧诠
跋利沙键拏
玛瑙寺
息慈
如实修行
预流果补特伽罗
无漏智
无所观
不相应行非等无间缘
不清净施
昙无谶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想当官还是要靠积德

买枸杞子别贪「色」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末法众生净土法门最契机
放生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