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法会之初度也。无量寿经上曰:“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弥陀佛之初会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cintāmani 之音译。意译作如意宝珠。真陀,又作振多、震跢、震多。摩尼,又作末尼。(参阅“如意宝珠”2374)...(术语)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巴利名 Abhayagiri。音译阿跋耶祇厘。全称阿跋耶祇厘毗诃罗(巴 Abhayagiri-vihāra)。系位于锡兰旧都阿[少/兔]罗...【省事论】 p0890 集异门论十二卷十一页云:省事论者:谓此正论、能正显了多事过患,省事功德;故名省事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智: 一、如理智 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智...【近住律仪受法】 p0821 俱舍论十四卷十一页云:说一昼夜近住律仪,欲正受时,当如何受?颂曰:近住于晨旦,下...楞严会中举唱圣号、序引、楞严咒之职称。通常择请音声亢足佳美者任之。敕修百丈清规卷七楞严会条(大四八·一一五一...为小乘说一切有部(萨婆多部)论藏之别称;亦为说一切有部之代称。又作数经。数论之“数”,含有二义,一为“慧数”...【引摄义利遍知】 p0378 瑜伽一百卷三页云:云何引摄义利遍知?谓能遍知、略有三种引摄义利。何等为三?一、引摄自...清净无烦恼的道果,如四谛中灭谛的涅槃是。...(杂名)正五九之三月也。...毗尼日用切要...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大悲咒修持仪轨...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主流之一,其因缘虽然众多,诸如佛教文化的精...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 玄沙问:三界唯...
在座诸位,我们在沦陷期间,受敌人蹂躏,水深火热,今幸国土重光,当有无限的感想。我们要知道这回战争的发生不是偶...我今天来到这里(三学书坊),很高兴,为什么?这里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图书,大家在进行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些工作...歧路指归重排流通引言 时当末法,去圣时遥,人心陷溺,众生业重,所感天灾人祸,相继频仍;人民困苦,不堪言状。每...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伤害你,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是你自己在伤害你自己。 你把《楞严经》读通了以后你会发觉,所...
真正有福报的人,在做不如法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好不顺的结果警醒你恶行竟感顺缘至,此佛为汝作警示! 在古代...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享有极高威望。然而,孔子并没有因国人的极力推崇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孔子说:三人...
初会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 下篇:初顿华严 |
(术语)夏安居终之日也。旧律为七月十五日,新律为八月十五日。...
真陀摩尼
六大能生
无畏山寺
省事论
二智(四)
近住律仪受法
楞严头
数论
引摄义利遍知
无漏果
三斋月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

认知的三个境界

想要消弭灾祸,应从五戒十善做起
惟贤长老《儒释道三教文化各有特点》
歧路指归

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