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是为真言行者之第十秘密庄严住心。得除盖障三昧,初地分证之位也。大日经疏一曰:“法明者,以觉心本不生际其心净住,生大慧光明,善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明道也。菩萨住此道时,从妄想因缘所有烦恼业苦皆悉清净除灭。譬如有人暗中为利宝所伤,谓为蛇毒,以作毒想故。其心执着,便成毒气,遍入肢体,垂欲命终。时有良医诊之,晓其本末。即时引至伤处以明灯照之,犹见所伤宝有血涂相,其人了知非毒,毒气亦除。分别玩好之具而生喜乐,行人亦复为是。因净菩提心照明诸法故,小用功用便得除盖障三昧,见八万四千烦恼实相,成八万四千宝聚门,(中略)不久成就佛法。故云得此三昧者,即与诸佛菩萨同等住,当知行人则是位同大觉也。以其自觉心故,便得佛名,然非究竟妙觉大牟尼位。”同七曰:“到修行地,即是净菩提心初法明门,例如声闻见谛以后入修道位也。”同三曰:“初入净菩提心门,见法明道,如识种子歌罗罗时。前七地已去,为大悲万行之所含养,如在胎藏。无功用已去(八地),渐学如来方便。如婴童已生习诸伎艺,至如来一切智地。如伎艺已成,施手从政,故名大悲胎藏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乃五佛顶及三佛顶之合称。八者即:白伞佛顶、胜佛顶、最胜佛顶、光聚佛顶、舍除佛顶、广大佛顶、极广大佛顶、无边音...即装饰华美之写经(手抄经本)。据信力入印法门经卷五之记载,梵经中,有在夹板内描绘佛像者。现存之贝叶经中亦可见...亦名:塔下担尸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担尸从塔下过,护塔神瞋。乐学戒者,以过白佛,因诃而...位于绥远归绥市西北十公里之大青山南麓。由五座庙宇组成,其中庆缘寺创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广寿寺建于清康熙...(术语)唯识宗谓识中第七识,缘第八识之见分,而起我执,第六识对一切之法境,于我法起执。其他前五识及第八识,无...即菩提树。道场是形容佛成道的地方。...又称短册。略称算。系天台宗论场中之条目。算,即细长之竹片。天台宗于法问论义时将难解之文句书于“算”上,以便举...(杂语)Māṁsa,又作莽娑。译曰肉。希麟音义五曰:莽娑梵语也,此云是未坏人肉也。梵语杂名曰:肉么娑。...凡二十卷。隋代净影寺慧远撰。收于卍续藏第五十五册、五十六册。本书系北本涅槃经之注疏,其内容初揭声闻、菩萨与顿...【胜利】 p1101 此释住学胜利之胜利。瑜伽八十二卷十页云:此中胜利者:是功德增进、圆满、名之差别。如说当观十种...为真如之异称。真如为诸法安住之位,故称法位。宗镜录卷七(大四八·四五五上):“言法位者,即真如正位。故智论说...金光明最胜王经...毗尼日用切要...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有些父母、长者非常想不开,就想着要给孩子多留一些钱,结果呢?留得住吗?告诉大家,留成什么?祸根。老祖宗留了一...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年间。距北京城几十里外有一个村子叫瓦家店。在这个村中有一个有钱的大户人家,人称钱员外。在他...
慈恩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村,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初名无漏寺,唐初荒废。...
一般守五戒的佛教徒,尤其是净宗的同修们,一定会深自庆幸守身如玉,以对配偶的忠实而引以为荣。当然,想要往生西方...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声,不可能平平坦坦,一帆风顺。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
使色不美引非善,辨理非理慧被夺。不忍令速堕恶趣。忍招违前诸功德、忍感妙色善士喜、善巧是理非理事、殁后转生人天...
你去吃众生的身体,还有它的部分,什么叫部分呢?那个皮啦、毛啦、牛奶等等,你就跟众生结下一个生死的业缘,这种情...
吉祥第一方:远离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初法明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初果 | 下篇:初阿后荼 |
【第四静虑】 p0964 瑜伽十二卷十七页云:又于第四、喻有差别。清净心者:谓与舍念清净相应。超过下地诸灾患故。鲜...
八佛顶
装饰经
担尸佛塔下过戒缘起
乌素图召
六七能遍计
道场树
算题
摩娑
涅槃经义记
胜利
法位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遗教经

勿以嗜欲杀身,勿以财货杀子孙

钱员外投胎讨债的故事

西行天竺历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高僧大德对夫妻情爱的开示

泥泞路上的脚印

如果嗔心还在,「美」会受损失

不服不食众生肉,是人真解脱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