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菩萨不思议之应现也。法华玄义六曰:“妙机召究竟妙应。”又曰:“如一月不降百水不升,而随河短长任器规矩,无前无后一时普现,此是不思议妙应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十恶之一。又作故妄语、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欺。特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之虚妄语。妄语戒为五戒、十戒之一。...(杂语)以物示人也。临济录曰:乐普回举似师。...(术语)众僧作法事,有比丘欲缺席,则以自己赞同众事之欲望,说于他比丘。使其比丘于众中传说之。名之为欲法。由缺...比丘之戒,总为八段,与前七聚相仿,开合稍异耳。 一、波罗夷 在僧律中,为极恶大罪。 二、僧残 犯之必依...(譬喻)权设之关门,譬佛假设方便之诸教。二教论上曰:壅权关以税驾。...梵名 Mahāprajāpatī,巴利名 Mahāpajāpatī。又作摩诃钵剌阇钵底、摩诃卑耶和题。或略称波阇波提。意译作大爱...(天名)药师如来十二神将之一。宋译药师经曰:金毗罗大将。善珠之药师经钞下曰:宫毗罗大将,宋译本云名金毗罗。宫...(人名)Puśyamitra,阿育王后四世之王也。问诸臣曰:我当作何等事,令我名可永留于世?诸臣答曰:先王阿育造八万...梵语 nāma-rūpa,巴利语同。为名与色之并称。属十二缘起之第四支。又作名色支。一般作为概括一切精神与物质之总称...(一)梵语 vigata-mala。垢(梵 mala),为烦恼(梵 kle?a)之异称,指污秽心之垢物;无垢,指离烦恼之清净。又作无...(术语)观念之心,能照了诸法,故曰心眼。观无量寿经曰: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往生要集中本曰:...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在一个很漂亮的花园里边,有一个守这个园子的人。突然有一天...(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命本能。 在无明颠倒当中,我们会认为五欲是很快乐的事情。殊...抱怨是从家庭到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普遍现象,也是正常现象。即使亲如父母子女也会互相抱怨,虽然父母...
一、丛林之兴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那里化缘很辛苦,不住寺院,住在旁边,老的就住在屋里,年轻的化饭,回到寺...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住于过去和未来 一般人总是常常想着过去、想着未来,能够想到「现在」的已经不错了。我们...问: 在寺院中,如果我们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包括不正见的邪师),我们能不能单独顶礼他,单独供养他?有...
妙应
【佛学大辞典】
上篇:妙臂菩萨 | 下篇:妙觉 |
【趣入】 p1326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二页云:趣入者:谓得净信增上力故;或有在家,远离恶行,受持学处。或趣非家,远...
妄语
举似
转欲
八段
权关
摩诃波阇波提
宫毗罗大将
弗沙蜜多罗
名色
无垢
心眼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修行时要先「调五事」

伐树撅根的故事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圣严法师:不要只是抱怨,要处理抱怨

丛林及禅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