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Saṁghāti,僧伽胝之略,袈裟名,自九条至二十五条之袈裟也。可洪音义一曰:“胝丁尼反,袈裟名也。旧译云僧伽梨,此云复衣。从九条已上,至二十五条,皆名僧伽胝。”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没有情识活动的矿植物,如山河大地及草木等是。...堪受真理之智,称为忍;包括有无生忍、寂灭忍等。无上,乃叹称之语。大宝积经卷二十二(大一一·一二三下):“菩萨...缺乏慈悲心之意。指五趣中之一切有情。盖慈悲与智慧可说同为最高之德性,且佛心即以大慈悲表现之。慈与悲均以无瞋善...(地名)旧称龟玆。国名。见梵语杂名。...又称宋云行纪、慧生行传、惠生使西域传。附载于东魏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记卷五(大五一·一○一八上)。北魏孝明帝神...密教将人身分为六部分,称为六体。即脐以下、脐以上、心以下、心以上、咽以上、头顶。[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卷四] p1...亦名:覆藏他重罪戒缘起 资持记·释尼众篇:“七覆藏他重罪戒。佛在舍卫,偷罗难陀尼妹,名坻舍,偷罗知彼犯夷,恐...【诸行流转过患相】 p1354 瑜伽八十五卷十七页云:若于过去,及于现在,不调不伏,同分而死;复于未来,取生等苦,...【食因缘起】 p0882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二页云:三者、说有食因缘起。谓求诸谷,田种水缘,发生芽等。...(人名)释迦方志上曰:优填古优陀延也,唐云出爱。...禅林用语。谓不论何等美味之食物,对于已经饱食之人则无从引起食欲;丛林中,转指修行圆满之人之境界。碧岩录第六十...(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年正赶上闹饥荒,百姓多有饿死,地上白骨纵横,比丘们很难讨到食物。 一天,世尊等弟子们出...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对比丘们说: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益,不曾听过的事,可以获得了解,使名声远扬,受到有智慧的人...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
根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 第一:皈...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 在佛教里...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乐果;造了恶业的话,感的果决定是苦果,不会错的。不会说我造...问: 在念佛的时候一直用法师所教授的方法,创造念佛的音声再听回去,但是我每一句佛号都必须要观想阿弥陀佛的容貌...
伽胝
【佛学大辞典】
上篇:伽耶迦叶 | 下篇:伽梵 |
(经名)佛说阿弥陀经之异名。此经为一切诸佛护持忆念之经,故名。同经曰: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
无情
无上忍
无慈悲
俱支曩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
六体
尼覆藏他重罪戒缘起
诸行流转过患相
食因缘起
优陀延王
美食不中饱人吃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一钵饭
老人是宝
每临大事有静气

【推荐】修持大悲咒的仪轨和功德利益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真正地孝顺父母,一定要让他们归信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