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有三种: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之四身。自性、自受用、他受用、变化之四身。法身、报身、应身、化身之四身之三种是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内明论】 p0365 瑜伽三十八卷八页云:诸佛语言,名内明论。...指梵天。一字心咒经(大一九·三一六下):“若欲降伏真婆罗门,取好名花及白芥子,一依前法,即得如意。” p4220...(杂语)Ayuta,又作阿庾多。数名。本行集经十二曰:阿由多,隋言数十亿也。慧苑音义下曰:阿庾多者,当此方一兆之...讫栗枳,梵名 Krkī。又作讫哩吉王、吉利王、吉利枳王、吉基罗王。为迦叶佛出世时之国王名,乃迦叶佛之父。俱舍宝疏...【欲邪行】 p0984 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云何欲邪行?谓于所不应行、非道、非处、非时,起习近欲乐,起染污心,若卽于...【转识成智】 瑜伽行学派及唯识宗认为,经过特定的修行,至证得佛果时,即可转有漏的八识为无漏,从而得到四种智慧...【厌离】 p1275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厌离者:增上意乐、于远离中,起决定故。...(天名)色界之初禅天众分三级,下级之天众云梵众天,犹如国土之庶民。...(名数)十恶为招苦果之业因,故云十恶业。...(地名)国名。译曰常满。见修行本起经下。...即禅院中登记金钱出纳之帐簿。把,即收入之意;放,即支出之意。又作无漏关、春秋把放帐。 p2948...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我...久远之前,有一群贫穷困苦的人,一心向佛,也发心布施。其中一位以航海运货维生者,在航行时看到海里有大鱼追逐食啖...一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长着又长又白胡须的老人。虽然她并不认识他们,但是依然十分友好地对他们说:我...
至信就是深信,里面不夹杂怀疑。法相宗里说信是一个善心法,十一位善法之首。信心就是清净的意思,心净为体。我们对...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走。诸位!你看有些人一醒来,他电灯没有开,就很自然地闭着眼...香菇是一种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是四季可食的美味佳肴,享有素中之肉之称。香菇食用方法简便多样,可多种菜肴混合烹...【原文】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这是张爱玲说的话,很受一些年轻人喜欢,也算是名言了吧。的确,这句话写得很美,...
四身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身 | 下篇:六身 |
佛教僧尼共同遵守的制度、规定及传统习惯。 出家 佛教信徒为求解脱而出家修行。这种制度原非佛教所创始,古印...
内明论
真婆罗门
阿由多
讫栗枳王
欲邪行
转识成智
厌离
梵众天
十恶业
阿奴摩
把放帐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
鱼王悲心救饥民
有爱才有财富与成功

「至信」与「至乐」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