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厌离者:增上意乐、于远离中,起决定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为一切烦恼起因之根本烦恼也。...【四谛十六行观】 p0457 瑜伽五十五卷十三页云:问:如声闻地已说于四谛中有十六行观;何故于苦谛为四行观?答:为...理体、理性,亦即万有永恒不变的真心实体。...(故事)常啼菩萨为求般若东行一大城涕泣也。...即说明简略之事,而以广博之话语显示。与“广中说略”相对。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三(大一二·五六四上):“云何名为略...【非执受大种因声】 声尘的三声之一,指不是由人的自体所发之声,而是自然界所发之声,如风啸声、流水声等皆是,此...【无因见论】 p1059 瑜伽七卷七页云:无因见论者:谓依止静虑,及依止寻思,应知二种。如经广说。问:何因缘故;彼...(杂语)Piakakośa,译曰藏。刀鞘丞椟之类,如三藏之藏是也。演密钞七曰:梵语比吒迦俱舍,此译为藏,即是鞘韫椟之...(地名)唯识述记下曰:羯陵迦者,此云和雅。如彼鸟名,陵字去声呼也。...亦名:三方便、方便罪相 子题:部有二义、初二篇立三方便、初二篇以下诸篇聚立二方便、远方便、次方便、初二两篇不...即日本天台宗所传之圆顿戒。圆顿、大戒均属赞叹戒德之语。无作,新译作无表,为戒体之通称。戒体为非色非心,住于受...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第一讲)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有缘们吉祥,诸位下午好。 今天菩萨加被。感谢咱们普陀佛协弘法部的邀请。可以说是再...【一】 收到一短信说:财富很重要啊!此为答复。 财富,其实是两个概念:财是外在有形的;而富是内在无形的,它是一...有这样一个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说的是从前,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谈论什么是幸福。 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
一天,一位父亲牵着小儿的手,前来皈依。大师微笑地看着孩子问:你喜欢吃肉吗?孩子点头:喜欢。大师一把抓住孩子的...
问: 因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对极乐世界实在是看不到、摸不着,而蕅益大师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时真怕...文道是个云水僧,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故爬山涉水不远千里的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说道: 末学文道,素仰禅师的...
【原文】 念佛之人,但能依佛所说之净土三经,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固用不着又复展转求人开示也。古人立言,各有所...问: 有的人没有请法师作证明,在佛像前自行归依,而且自行做法名,这是正确或错误。这能算归依好吗。 答: 这是错...
厌离
【法相辞典】
【厌离】 p1275
上篇:精进觉支 | 下篇:厌背想 |
(名数)此系入于见道观四圣谛而生,无漏之法忍法智也。名曰十六心。唯识宗谓十六心悉为见道,俱舍宗谓前十五心为见...
遍行惑
四谛十六行观
理
哭市
略中说广
非执受大种因声
无因见论
比吒迦俱舍
羯陵伽林
诸篇今家三方便
圆顿无作大戒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宏海法师:楞严经略讲
财富的秘密
幸福常驻心间

那种被吃的痛苦,比吃自己的肉要难受千万倍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无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