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心相见道之后,又有十六心相见道。此亦有二种:一、法智与类智配于上下二界而成十六心,如前之小乘。二、不分上下二界,法智与类智配于所观之理与能观之智,而成十六心。即一、苦法智忍,缘三界之苦谛而正断善恶之无间道智也。二、苦法智,断善恶已,证真如之解脱道智也。三、苦类智忍,前二智各别内证之无间道智也。四、苦类智,审定印可苦法智忍之解脱道智也。集灭道之三,其例亦然。故此虽为所取(是理)能取(是智)之十六心,亦谓之总作之十六心,是限于菩萨之观相也。已上三心十六心,皆生于真见道根本智之后,后得智上分别之思想也。见百法问答抄。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藏护】 p1421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藏护?谓追恋过去,希慕未来,耽着现在。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复...【伴摄】 p0710 杂集论五卷十三页云:伴摄者:谓色蕴与余蕴互为伴故;卽摄助伴。余蕴界处亦尔。如色蕴与余受等...(术语)佛生于世也。象器笺十三曰:赵时宾退录云:诗,诞弥厥月。诞,大也。朱文公以为发语之辞,世俗误以诞训生,...(术语)称于五道之心也。归敬仪中曰:福业不成,道心无涉。【又】求菩提之心也。唐华严经十三曰:普观众生发道心。...(术语)宿昔之负债也,宿世所作之恶业,未赎苦果也。楞严经六曰:是人此始宿债,一时酬毕。...(寺名)在今江苏丹徒县金山上。旧名泽心寺。又名龙游寺。通名金山寺。清圣祖南巡始改江天寺。宋僧了元居此。苏轼来...(公案)从容录二十一则曰:云岩扫地次,道吾云:太区区生。岩云:须知有不区区者。吾云:恁么则有第二月也?岩提起...又作修二(法)会。乃于二月初为祈求天下泰平等所举行之法会。在印度之年初,即相当于我国、日本之二月,故在我国之...【恶缘】 恶缘者,指诱我为恶事的外界事物,是谓恶缘。...(术语)修梵行之心也。修四梵行或禅定则生于无色界,是即梵行也。止观一曰:此发梵心,行色无色道。...(人名)Vāṣpa,又作婆师婆、婆湿婆、婆沙波。五比丘之一。译曰起气、泪出、气息。佛灭后,窟内窟外结集时,于窟...普门品(日诵式版本)...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方结了好缘。有所付出,彼此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即是好因缘。...
凡人即将死亡,乃生命中最为微弱时刻,许多临终者面对死亡不知所措,此时助其正念,指引其焦虑迷茫的心灵回归本来清...
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问: 病人由于疾病折磨很难长时间坚持正念,家属(全家学佛,但都时间不长)应当如何帮助开导?病人现在每天坚持念...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带团来学三天,过一天有几人就走了,因为他们有钱认为这儿条...
当年佛陀住世的时候,要求出家人防护六根,并示言若纵诸根名为放逸,若能摄护名不放逸。阿含经中也说:再没有什么东...求陀那与安息罗比丘结伴到舍卫城托,在回只园精舍的路上,求陀那忽然有感而发对安息罗说:今天受信徒的丰富供养,我...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 人生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十六心相见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心相见道 | 下篇:见道场树愿 |
【种姓安立】 p1260 瑜伽二十一卷二页云:云何种姓安立?谓应问言:今此种姓、为当言细?为当言粗?应答言细。何以...
藏护
伴摄
降诞
道心
宿债
江天寺
云岩扫地
修二月会
恶缘
梵心
婆师波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

正确的助念心态

你的心跟三宝有很远的距离
病人由于疾病折磨,应如何帮助开导

学佛是为了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