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防非止恶之功能也。戒法授受之作法成就时,指防非止恶之功能,发现于受者身中者谓之戒体。此戒体旧译云无作,新译云无表。随顺此戒体而于身口意三业表现如法之所作,谓之戒行。楞严经一曰:“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与一切万法同。无量寿经下曰: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佛灭后,诸宗纷纷成立,其中求罗汉之证悟者为小乘宗,求作佛者为大乘宗。...七种染净诸法之自性。又作七种性自性。即:(一)集性自性(梵 samudaya-svabhāva),又称集自性,谓善恶聚集,成就...(杂名)龙门伊阙造像,约一万二千尊,高者过八丈。就山石凿成佛殿,千佛围绕,可谓钜观。自魏及唐,造像有字可拓者...禅林用语。喻指云门宗之宗风。古来禅林比较各家宗风之时,常将“云门天子”一语与“临济将军”、“曹洞土民”作为比...梵语 udumbara。音译作优昙波罗。又作优昙华、优昙花。为佛书中常提及之花。此花之出现,为祥瑞与希有之象征。法华...【正见正思惟正精进为慧蕴】 p0507 瑜伽六十八卷二页云:问:何因缘故,正见、正思惟、正精进、说为慧蕴?答:由此...不空见,梵名 Amogha-dar?ana。又作不空眼菩萨、正流菩萨。属于贤劫十六尊之一。在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微细、供养...(名数)别教所明之三观。以空假中隔历而不融合故也。...【生】 生有多种解释,略举三例如下:一、为十二缘起的第十一支,又称生支。二、为生、住、异、灭四相之一,即生相...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是有为无为诸法的根本。...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净;第三,供品清净。 第一、福田清净。 佛和菩萨具有圆满的智...
佛经上说诸经灭尽后,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人发心念一句,即得往生。大家会不会觉得很容易?我们念了都不...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佛法认为心静可以产生智慧,可是当生活不顺利,不论是事业、家庭、学业、感情,需要运用智慧来处理问题时,才发现自...
《说文解字注》阐述话字之义,即是会合善言。所以,真正会说话之人,所说之言,必是善语,令闻者心开意解,清耳悦心...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过得更好,最主要的是要增加自己的福德,许多人命运不好,烦恼多都是因为福气...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会觉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罗蜜是我空、法空的智慧,但是三世诸佛因为我空、法空的关系,...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所知。愚者但具其灵,而不求其所知,...
戒体
【佛学大辞典】
上篇:求珠 | 下篇:忍辱铠 |
(职位)禅苑之役名。为书写供养华严经劝化檀施之头首。见象器笺八。...
一切万物
大乘宗
七种自性
龙门伊阙造像
云门天子
瑞应华
正见正思惟正精进为慧蕴
不空见菩萨
别相三观
生
本识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别让福气迷了眼

念佛人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
圣严法师《现代人的修养工夫》

口业清净,自然有功德效用产生
修七支供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

很重视眼前的人,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