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念虚空藏菩萨而求记忆力成就之法也。闻持者见闻忆持不忘。其修法画虚空藏菩萨于圆满之月轮中,安置之于室内,具种种之供物,诵虚空藏菩萨之心咒,及一百万遍,即得悉地。又于日月蚀时置菩萨及坛于露地之净处,于种种供物外,取苏(牛乳煮者)一两盛于铜器,置之于坛上,以乳木搅乳,目观月日,兼又看苏,不限遍数诵陀罗尼,则于日月蚀退而未圆之中,其苏现上中下三品之相:一气、二烟、三火,得此中之一相,法即成就。苏为神药,服之,则一经耳目,记之于心永无忘失,无诸余之福利计(已上记求闻持法)。又,三光中明星为虚空藏菩萨之变化,故有于屋上穿一穴拜之且诵神咒之法。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离炽然】 p1425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三页云:彼由如是获得世间究竟安乐,获得出世无漏安乐,得清凉故;名离炽然。...【决定安住心】 p0700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决定安住心,谓于思所生智。...(术语)佛法以信为最初,故谓之信首。释门归敬仪上曰:宜敬设仪,开其信首之法。...(术语)爱欲之海。欲之深如海也。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爱欲海,我慢山。止观五之四曰:摧邪山,竭爱海。教行信证三...(地名)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植物)Īṣīka用以作矢之坚芦也。又为王舍城之高山名。以譬我见我慢之高者。瑜伽略纂三曰:伊师迦者,西方二释:...(术语)地狱、饿鬼、畜生之三处也。又曰三涂。...毗舍浮,梵名 Vi?vabhū 或 Vi?vabhuk。为过去七佛之第三佛。又作毗湿婆部佛、鞞恕婆附佛、毗舍婆佛、随叶佛。即一...【无分别智】 远离主观、客观的相对分别而直观空理的智慧。这种智慧是超越心识的相对分别而显,它的作用是直契绝对...(流派)十外道之一。饰宗记七本曰:讪若,梵云珊阇耶,此云圆胜。此外道自云,我寂圆胜。梵Sajaya。...(天名)色界之初禅天众分三级,下级之天众云梵众天,犹如国土之庶民。...《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
若不念佛求生净土。虽发心广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度众生。 惟有念佛修行。专心励志。毕命为期。内仗自心之念力...
我们的功课是什么?我们的功课是放下。做了就放下。不要执着。---你能够这样修,你在修大福报!这种福报没有烦恼,...
问: 破邪显正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 净界法师答: 要如何避免说四众过戒,这当然每一个人不说四众过的因缘不同...布施,就是指将财物、身体、智慧、佛法等等施与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造福,以求自己积累功德。六度以布施为首,四...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着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学修结合、解行并重的。要行,布施是万行之首!布施最主要的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不可思议。生命的目标不一样,心态不一样,生命的品质就完全...
求闻持
【佛学大辞典】
上篇:求寂 | 下篇:求罗 |
【影覆精舍】 p1341 西域记六卷五页云:伽蓝东六七十步,有一精舍,高六十余尺。中有佛像,东面而坐。如来在昔,于...
离炽然
决定安住心
信首
爱海
鹿野园
伊师迦
三恶趣
毗舍浮佛
无分别智
讪者
梵众天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念佛求生净土以报答四恩

没有烦恼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布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推荐】何为般若智与波罗蜜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