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舍浮,梵名 Vi?vabhū 或 Vi?vabhuk。为过去七佛之第三佛。又作毗湿婆部佛、鞞恕婆附佛、毗舍婆佛、随叶佛。即一切胜、一切自在、广生之义。亦即过去庄严劫千佛中最后出现之佛。巴利文大史(巴 Mahāvajsa)谓此佛乃以燃灯佛为首的二十四佛中之第二十一佛。另据长阿含卷一大本经所载,此佛出世于过去三十一劫中,其时人寿六万岁,其父名善灯,为刹利种,姓拘利若,母名称戒。其时之王城名无喻。此佛于娑罗树下成道,初会说法度众七万,次会说法度众六万,其中有扶游、郁多摩二上足,执事弟子名寂灭。然巴利文长部经、七佛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等所载之度众人数有出入。[华严疏钞卷十六、玄应音义卷二十一、梵网经述记卷上] p385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亦名:着三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不齐整着衣。长者见讥,自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着...(地名)国名。在中印度。土地卑湿,稼稷丰饶,崇重学艺昔戒日王之游东印度也,于此筑宫,理国务。至则葺茅为宇,去...(杂名)Śaśin,月之别名。大威德陀罗尼经六曰:月名金脂,隋言兔。...【心善巧差别及心转善巧差别】 p0359 瑜伽五十一卷十四页云:复次当辩心善巧差别及心转善巧差别。谓依遍计所执自性...为佛及大菩萨所受界外化生之身。为如来五种法身之一,菩萨二种身之一。此生身证法性,得无生法忍,异于处胞胎、惑业...全一卷。撰者不详。收于日本续史籍集览卷四十七。记述有关佛教事物之起源。有教法流通、东西游化、度者出家、火葬封...希运,福州人,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后来因人启发,到江西去参马祖道一。那时道一已经圆寂,于是往见百丈怀海,问...三惑者,见思、尘沙、无明也。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用空观破见思,用假观破尘沙,用中观破无...【狼者】 p0948 瑜伽五十八卷二十一页云:问:何故无明、说名狼者?答:似彼性故。能障闻智故。...(术语)法藏菩萨建四十八愿中,以第十八愿为王本愿,其说十八愿成就之文,谓之愿成就文。在无量寿经下卷之初(四十...(物名)悬于帝释宫之宝网也,略云帝网。华严诸师取以譬诸法重重无尽之缘起。又为天竺幻术者之咒名,以此咒能如帝释...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问: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大安法师答: 我们这个世间修行,进道很难。然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
在乌江那个地方,有个名叫刘子胥的人。他有一个鱼池,到冬天,就在鱼池中建一条土堤,然后把鱼池的水都放到堤防的里...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诸漏,逐渐证悟佛性,但前提是通过戒定慧的不断增长,才能在修行...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4、恭敬修行清净的人。 5、恭敬爱护长辈。 6、侍奉迎请师长。...
问: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 求生净土的心是不是贪念?求生净土的心是愿,发...
一、不杀生 意识到毁灭生命所带来的痛苦,我发誓养同情心,学习善巧,捍卫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我决心远离杀戮...
一次,世尊在密迹金刚力士宫殿演说法要,当时与会的二万天人都发起无上道心,还有不可计数的人受持了五戒。此时,四...
先略说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与佛教之关系。素食指不食鱼肉荤辛的饮食方式,这是中国汉族佛教文化的特色之一。南传...
毗舍浮佛
【佛光大辞典】
上篇:毗舍佉 | 下篇:毗舍遮鬼 |
【舌根】 p0633 集论一卷三页云:何等舌根?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清净色。 二解 五蕴论一页云:云何舌根...
齐整着三衣戒缘起
羯朱嗢祇罗
金脂
心善巧差别及心转善巧差别
法性生身
释门事始考
希运(约八、九世纪间)
破三惑
狼者
愿成就文
帝释网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推荐】鲤鱼救子的感人故事

每日的课诵对居士修学尤为重要
出生高尚的十种原因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佛示导四天王守护世间之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