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佛生会,在中国是于阴历四月八日佛生日行之。据说释尊降诞时,天帝释梵及龙王以香汤为之洗浴,故每年佛诞日,信徒遂以香汤、五色水、甘茶等自顶灌沐诞生佛像,称为灌佛会。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人名)佛灭后再造祇园精舍之王名。法苑珠林三十九曰:于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于百年,被贼烧...(术语)谓我见等之见惑也。是迷于理之惑,性体锐利,故曰利。使者驱役之义。诸惑之通名也。有五种,曰五利使。...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十八畜钱宝戒)夫出家为道,世财非意。俗士高节,顾若遗尘;况复情存出要,义乖常习...虚妄分别者略有十种,谓根本分别、相分别、相显现分别、相变异分别、相显现变异分别、他引分别、不如理分别、如理分...二乘或三乘之一,凡是闻佛音声和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明王)明王者总为暴恶之忿怒相,故谓之夜叉。夜叉者暴恶之义。...【常住相】 p1011 瑜伽六卷十八页云:若一切时无变异相,若一切种无变异相,若自然无变异相,若自他无变异相,当知...一见烦恼 二爱烦恼 次名色阴入界。及我等十六。而辨见爱者。若迷此假实二法。则倒想纷然。故三界流转无际。皆是烦...拨去遣送之意。又作发遣。密教修法时,首先由他方世界迎请佛、菩萨等;待法事毕,再奉送所召请之佛、菩萨至其本处,...(杂语)善导之观经疏科本经之王宫会为四分,第三曰得益分,即明十六观之正宗分已,而明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见佛得...(术语)视法有生灭去来者,小之妄见也。依中道之正见,则生灭去来原为如来藏,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也,三论宗所明八不...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导语: 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直到隋唐形成三大主流,就是儒佛道三家。儒道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
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虽然具足烦恼的系缚、通身都是业力,但是如果能够深信、切愿,就能蒙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摄...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
近年来,由于社会讲求道德的声音低落、价值观念偏差,导致乱象丛生,上下、同侪、群我等伦理人际关系失序。生存在这...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鼎折足...问: 佛弟子应该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真正受用? 慧律法师答: 参访最主要的,是要启发内在自我的觉性,这样参访...
作为出家人,有时候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来送往,电话不停,期间也会碰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虽然有时会很累,但是当...
一般人很难想像,内心的宁静和寿命的长短有很密切的关系。心灵越宁静,禅定的功夫越深,寿命也就越长。例如〈阿毗昙...
灌佛会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繁兴永处那伽定 | 下篇:灌顶 |
(传说)佛担父王之棺也。净饭王般涅槃经曰:尔时世尊,念当来世,人民凶暴,不报父母育养之恩,为是不孝之者。为是...
六师迦王
利使
畜钱宝戒制意
虚妄分别
声闻乘
军荼利夜叉
常住相
见爱二烦恼
拨遣
得益分
生灭去来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佛教主张积极超越自我

一得往生,烦恼恶业就彻底消灭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应本着怎样的心念来为人处世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
应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受用

保持一颗自在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