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本名毕波罗树,因佛在此树下成道,所以又叫做道树。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人名)Bimbisāra,又作萍沙、洴沙、瓶沙。...【着贪】 p1253 法蕴足论八卷十三页云:云何着贪?于自财物及所摄受,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染,是名著贪。...凡十卷。青溪道士孟安排集。收于道藏太平部第七六二册。初唐时,佛道二教相互论争,本书为当时道教教理之集大成。本...【施恩报恩方便善巧】 p0861 瑜伽四十五卷十二页云:云何菩萨施恩报恩方便善巧?谓诸菩萨、先于有情,随力多少...梵语 sad dhātavah。即万有生成之基本元素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此六大各有分齐,故称为界。[中阿含卷三...梵名 Dīpavatī。音译提婆跋提城。为释迦佛前生从锭光佛受来世成道记莂之处。又作阿摩罗跋提城(梵 Amaravatī)、...五阴是色、受、想、行、识,因此五者与烦恼,都是迷惑人的,所以叫做魔。...(术语)观见四种之法界也。此中事法界之一,虽不单独以之为观法,而其他三观则不离事法界,故相续而谓之四法界观。...亦名:与欲制意 行事钞·受欲是非篇:“制意者。凡作法事,必须身心俱集,方成和合。设若有缘不开心集,则机教莫同...【缘起次第有四种】 p1304 瑜伽六十卷十九页云:复次缘起次第,略有四种。一、牵引次第,二、生起次第,三、受用境...又作褒贬抑扬教。为刘宋之慧观所判立的五时教之一。于渐教第三时中,赞扬菩萨,抑挫声闻,称为抑扬教,如维摩经、思...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一般人不能完全脱离社会族群而独自生存,出家佛弟子宗教的生活形态,虽与世俗人有所不同,或速离喧闹,同居静处,过...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不要亲近愚痴的人,应该和有智慧的人打交道;要尊敬有道德的人...
常精进菩萨,又名常应时菩萨,以修行精进波罗蜜为最胜,虽证至等觉菩萨圣果,因众生常有诸苦,发愿于无量劫中昼夜恒...
问: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大安法师答: 《梵网经》菩萨戒是通出家在家的,叫做顿立戒。无论是授没...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你刚好用佛法领导大家,刚好用爱心来领导大家...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特别立了四道行,要求弟子时时刻刻锻炼自己,在生活中体验、磨...问: 尊敬的法师请问,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平时做人行德积善的关系,不行善积德只念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衍...
我们要谦下,实际谦下里面就包含着理解、包容、同情。我们同情一个人,就能让他一下;我们包容一个人,就可以退一下...
道树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道宣 | 下篇:道眼 |
【三种言依】 p0183 大毗婆沙论十五卷九页云:如契经说:有三种言依。无第四、第五。云何为三?谓依过去,说曾诸法...
屏莎
着贪
道教义枢
施恩报恩方便善巧
六界
灯光城
五阴魔
四法界观
欲之与欲制意
缘起次第有四种
抑扬教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教五戒与社会秩序的维持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

勇悍精进无懈怠的常精进菩萨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当代学佛人的困惑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往生西方极乐与行德积善有关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