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爱不舍的意思,如爱著,执著,贪著。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四谛十六行智】 p0458 显扬十六卷二十一页云:论曰:知八苦后,次正观察四种谛理,起十六行智。前为后后之所依止...七有之一。谓依过去之戒定等因,而感得现在之天界乐果。以其果报存在,故称为有。[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大毗婆沙论...故不故思者: 一、故思业 思有三种: 一、审虑思 二、决定思 三、动发胜思 前二种思是发身语远...(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给孤独园,为阿难说二咒,是但对扬阿难而说,非有别缘。...【蕴与取蕴差别】 p1453 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四页云:问:蕴与取蕴、有何差别?答:名卽差别。彼名为蕴,此名取蕴。...指由自力之修行以求佛果菩提之心。有总、别之分:总,为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心;别,为四弘誓愿。此心广大,周遍法界...现在之世,时当贤劫。谓此劫大千世界初欲成时,大水弥满,有千枝莲华出现,金光普照。净居天见,乃曰:希有此瑞!当...又作有性阐提。阐提,原指断除善根、永不得成佛之根机。大悲阐提则谓大悲菩萨起大悲心,怜悯一切众生,发愿度尽众生...(术语)僧为僧伽之略,多数之比丘和合为一团也,译曰众。僧众为梵汉双举之熟语。名义集七曰:普集僧众。...(术语)一宗一派一门名曰一家。大乘义章三曰:一家宣说。辅行一之五曰:此六即义,起自一家,深符圆旨。...【和合及不和合】 p0798 显扬一卷十五页云:和合者:谓诸行缘会性。不和合者:谓诸行缘乖性。...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十小咒...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文并没有「忏悔...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祖师所作,收在大正藏里面87册)的这段话,跟《坛经》参看,我...
摩尼娄陀(阿那律),在佛陀为大众开示的时候,打了瞌睡,受佛陀呵责,十分忏悔,发愿精进用功,再也不合上眼睛,因...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
为了追随正法,求那跋陀罗弃家潜逃,到远方求师访友。他弃掉头簪彩饰,布衣疏食,在僧舍中专心学习经典,到受戒时,...
《菜根谭》有这样一段话: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著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盖 | 下篇:著我 |
复有未曾习同行相应,谓出世间诸心心所,及初后时出世后所得诸心心所,于相应善巧得何胜利,能善了悟唯依止心,有受...
四谛十六行智
天有
故不故思
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蕴与取蕴差别
自力大菩提心
贤劫
大悲阐提
僧众
一家
和合及不和合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信心铭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第一的因缘
广钦老和尚传奇一生

东来传法的高僧:求那跋陀罗

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
